寻找情绪发生之本

2019-09-10 07:22:44蔡金泽圆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壶裤子爷爷

蔡金泽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所以情绪在幼儿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有了强健的体质、愉快的情绪,才能精力充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外界环境的探索之中,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当幼儿的情绪不佳时,幼儿的精力、主动性、社会交往一定会受到影响,进而阻碍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个案背景

本文是基于幼儿长期情绪焦虑,以发呆、哭闹来面对各种问题做出的个案跟踪研究。为保证幼儿及其家庭的隐私,故在文中暂且称幼儿为小X。小X出生于2011年5月,父亲为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一年多以来只来过幼儿园一次,从祖辈的描述中得知,小X最喜歡和父亲一起玩球,但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小X与父亲一起玩球的机会甚少;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对于工作尽心尽责,同样只有少许的时间陪伴他。因此,小X主要由祖辈看管和教养,爷爷退休在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小X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对小X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帮助他做所有事;奶奶退休在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对小X呵护备至,甚至上厕所都要帮助他一起完成,曾不止一次要求保育老师帮助小X小便、脱裤子、提裤子。小班时,因为小X一家担心小X在园中得不到全面的照顾,都是在午餐后接回家的。班中老师考虑到小X的年纪偏小,适应能力弱于其他幼儿,在小班的每个半日活动中小X遇到的任何问题,基本都是老师帮助他解决的,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多的是搭班老师在做。

焦虑情绪事件的发生

场景一:分离焦虑、哭闹  当爷爷要离开教室时,对小X说:“和爷爷再见。”小X两眼发红地看着爷爷,右手试着去抓住爷爷的手,爷爷即刻转身离开了教室。小X朝着门口走去并大声地哭了出来,“我要爷爷,我要爷爷……”老师拉住小X的手以阻止他一个人走出教室,并试图安慰,“爷爷放学就会来接你的。”拿出纸巾,请他自己擦擦眼泪,他仍边抽搐的哭泣边重复:“我要爷爷,我要爷爷……”过了20分钟,小X停止了哭泣,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仰着头看着窗外,对位置边上的玩具置之不理。

场景二:入厕焦虑  班里的其他孩子都在做吃点心前的准备,唯独小X一个人站在活动室的钢琴边上,两眼发直仰着头望着窗外,“小X,快去小便、洗手、拿杯子,我们要吃点心了。” 小X听闻,转头抬腿走进了厕所。在小马桶面前,小X一脸茫然,用充满乞求的眼神望着保育老师。保育老师用语言指导小X脱裤子的方法,小X哭泣地说道:“老师,我要爷爷,爷爷……”说着两只手缓慢地放在裤腰上将裤子脱下,小步移动双脚,贴向小马桶,头转向老师说道“老师,我要爷爷。”保持该姿势直到保育老师关注到他已经小便完,再次用语言指导小X提裤子的方法,小X按着指导做着,拉完裤子后,裤腰像麻花一样缠在了肚子周围一圈,衣服也被不整齐地系紧在裤子里。保育老师帮助小X重新整理了裤子,并给予了小X愿意动手做事的肯定,小X却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话作出任何反应。

场景三:排队发呆  午餐时间到,孩子们排着队等待盛饭,当快的孩子把盛好的饭菜放回桌上时,小X才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随意地跟在一个盛饭队伍的最后,眼睛看向了别处,脚不自觉地往外挪动,慢慢地远离了队伍。在老师的提醒下,小X又跟上一个队伍,但仍没有专注于这件事情,以至于前面的孩子都盛完饭菜了,他都还没有意识到轮到自己了。在保育老师的帮助下,小X总算端着盘子走回了自己的座位。坐下后小X仍没有发现自己没有饭,坐在桌子前想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告诉他他还没有拿饭,小X看着老师拉着脸说:“我要爷爷,我要爷爷,爷爷……”

场景四:就餐发呆、焦虑  孩子们都在动手吃饭了,有的快吃完了,小X依旧一动不动,眼睛看着别处,双手放在桌子下面,每当老师提醒到他时,他就伸出右手握上勺子,挖了一小勺米饭送进嘴巴里,然后再次回到原本的状态里。当所有的孩子都吃完午餐了,小X盘中的饭菜几乎没有动过。老师挖了一勺子饭配上一口菜喂给小X,小X眼睛看着老师张开了小小的嘴巴,吃进调羹里的一半食物,嚼了两下嘴巴便没有动了,眼睛依旧盯着别处,在老师再三的语言提醒下,小X终于做出了吞咽的动作。12点了,班里只剩下小X一个人,他的盘子里剩下了两块精肉和蔬菜,“你吃饱了吗?” 小X点头,起身放好了盘子和调羹。小X走向老师,眼睛又一次红红的说到:“爷爷呢?爷爷呢?我要爷爷……”

分析焦虑事件的根本原因

从以上四个场景里不难发现处于中班阶段的小X自我服务能力较弱,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遇到困难时,不使用语言或者肢体行为求助老师帮助,更多的是试图以内心世界的活动、发呆的状态或用眼神长期注视老师来引起教师对其的关注,在教师询问其需求时,唯一的回答是“我要爷爷”。

根据《指南》分析幼儿发展情况  基于《指南》的要求和目标,老师在中班一开学就关注到小X情绪波动大,不会独自进餐,挑食,不会穿脱裤子、衣服,不会扣纽扣,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方面都没有达成指南的目标,甚至在动作发展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3-4岁“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都仍未达成。

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分析幼儿发展情况  再与班级其他同年龄的幼儿比较,班里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来园,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在午餐、点心时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尽量吃完盘中所有的食物;在午睡前能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子、扣纽扣、解纽扣;在日常教学和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都能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总结发生焦虑情绪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结合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比较来看,小X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了4-5岁幼儿的发展。经过统筹分析幼儿的行为方式及特点,我们将之归结于家中包办代替行为过甚导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没有充足的发展,基本生活能力尚不具备。正是因为没有基本生活能力,所以小X在园生活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加剧了幼儿焦虑、紧张的情绪,表现出哭闹、强调“我要爷爷”等行为。

教师的干预指导

关注家长特点,做好观念转变  一是引起母亲对主动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幼儿的行为表现结合家庭人员的构成和特点——身为主要教养人的两位祖辈采用极其宠溺的教养方式,首要做的是与幼儿的父母沟通,把幼儿在园的行为描述给幼儿父母知晓。为了达成家园共育,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人而异的交流方式需要综合被沟通人的职业性质、惯用思维、受教育水平,并站在被沟通人的角度去逆向理解问题。当与母亲沟通时,利用沟通技巧中的要点,联系小X身上所缺乏的学习品质,分析环境的影响——祖辈一直是以主动的方式在照顾小X,小X便顺其自然的主动接受祖辈帮助做好的、给予的一切,当他不需要自己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成这件事,一直处于被动中时,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主动的行为发起,那么对于未来步入小学、中学,一定是不利于小X的发展的。我们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向母亲敲出警钟的同时得到母亲强烈的共鸣,以此达成家园共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态度。

二是用小X处理问题的能力引起爷爷的关注。在得到母亲的配合后,与母亲一起做主要教养人的思想工作以改变教养方式。在接送园时,教师多与爷爷沟通,让爷爷把做事的机会让给小X。案例1:中班在外出活动时开始带水壶了,爷爷总是在来园时帮小X把水壶放在固定的地方,因为水壶不是小X放的,所以他对杯子的印象是不深刻的,甚至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水壶。

关注到这一点后,在爷爷发出放水壶的动作时,教师切时进行干预,把小X不拿水壶、忘记拿水壶的事件描述给爷爷听,爷爷听了之后,便主动要求小X自己去把水壶放好。之后,小X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水壶。通过这些小事儿,爷爷也慢慢地加大对小X的信任,愿意放手多让他尝试了。在家中,母亲起到一个监督者的身份,督促小X独自进餐的同时,也是对爷爷奶奶包办工作的监督,用这样双效监督的方式去改变小X的被动行为,让小X慢慢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了家园共育的关系后,结合与小X母亲沟通情况,我们以教师为主为小X量身定做了一套改变方案的记录表格。运用表格,记录小X的改变与成长,同时也记录了家园之间的沟通和教师指导家长帮助孩子的方法。

深入幼儿家庭,指导习惯培养技巧  一是独立进餐。由于在家爷爷奶奶喂食行为普遍,小X从来不自己独立进餐,吃饭速度较慢。在园就餐的小X,排队盛菜、盛饭时,能站在队伍里跟随队伍缓慢前进,对于“盛”这个行为,行动较迟缓,需在成人语言指导下完成;进餐时需要在成人监督和不断的语言提醒下缓慢进食,使用调羹技能不够,面条、馄饨、饺子都不能用调羹兜起来,需要教师帮助切碎;吃饭时间较长,常常最后一个吃完。

因此,在家中,母亲监督小X每天自己动手吃饭,练习是一个重复行为由慢变快的过程,每日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训练机会。一星期下来,小X能在没有成人的监督下进食,进食速度仍较缓慢,但与之前相比,缩短了5分钟时间的进餐时间;用调羹的技能逐渐增强,能把较大的食物兜起来。

教师和母亲双方与奶奶沟通改变奶奶的教养行为目标,达成幼儿独立进食早餐的行为;改善幼儿的膳食结构,使之慢慢接受各类菜品与食物,平衡营养。

二是折裤子。在教师的单独指导下,小X仍无法完成把反着的裤脚拉出来的行为动作,两只手的大动作不够协调,小手的肌肉无力,常常在抓住后往外拉时,把小拳头松掉,导致裤脚翻不出来;在平摊裤子时,小X找不到平摊的技巧,一味地用手拍打裤子,而不是抓住裤腰甩一甩把裤子整齐地平摊在床上;在折叠时,有关对折的理解不准确。在家中,母亲每天晚上着重对小X进行睡前折裤子训练,一星期后,小X的小拳头能使出力把裤腿翻过来了。母亲用更多的语言指导及动作示范摊平这个环节,使用平时穿着较多的裤子进行练习,于是小X逐渐掌握了对折的技能。

对幼儿在园的个别指导  在新教一个生活技能时,班中的三位老师总是轮流督促小X练习,三个人形成统一的教育方法,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在学习一个新生活技能时,老师会给予小X更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习惯养成中,把每一天的练习当做强化的机会,不断反复指导并鼓励小X努力完成,久而久之,小X的基本生活能力得到提升。

一个月后幼儿的发展表现

经过一个月的教师干预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我们从晨间来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都能感受到小X状态的改变。不仅如此,在午睡前,小X能快速做好整理工作,按時入睡了;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跑到老师面前,清楚地表达:“老师,我不会,帮帮我好吗”;在自主游戏时,会主动和同伴交往了,也许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我跟你一起玩好吗”;在涂色游戏时,能专注于涂色这件事情,并尽量选择丰富的色彩,在黑线内涂色了;再也没有一个人落在后面,需要老师重新把要求说一遍给他听的时候了。

越来越多的小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小X的改变。小X再也没有问起“爷爷呢”。小X已然在家园共育下获得了基本生活能力,现在的小X不仅情绪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在社会交往、数学思维、身体运动等方面都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进步不止于足下,趁着良好的势头继续把个案追踪记录下去,在改变了幼儿情绪,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接下来要改变幼儿学习行为、关注幼儿主动探索的需求、欲望,还要关注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注意力时间……从各方面改善、改变,家园努力配合,愿小X能尽快从各个方面跟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愿为孩子健康快乐发展献出自己专业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水壶裤子爷爷
课桌水壶架
七条裤子
借水壶
故事大王(2020年10期)2020-11-23 01:56:31
冬爷爷
站着吃
皱裤子遐想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1-28 10:48:29
“破裤子”路
爷爷说
藏在水壶里的爱
花裤子
大灰狼(2010年4期)2010-08-24 0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