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菲
纷杂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飛速发展,这样的变迁对于课堂与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早已不再是书面上的逐句解析,而是带领学生开拓未知的钥匙。作为一名在与时代同进步的青年英语教师,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科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课堂的界限。“世界人”的概念或许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还略显抽象笼统,但核心素养的构建始于足下,扎根于教育之中。对于挖掘英语学科魅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浅谈如下:
课堂互动,让学习思维“活起来”
不同于过去中规中矩的思维模式,如今的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勇于提出质疑的思维。以上这些思维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方文化思想,而如今的英语课堂除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笔者的课堂上最常见的一项活动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自由联想,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一种体现。很多时候,笔者将头脑风暴运用于复习环节或者汇总环节。英语的课堂强调话题性,主题鲜明,尤其适用于这项快速又高效的活动。在头脑风暴中,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有可能为其他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联想。学生在连锁反应的影响下,汇总了更多的可能性。此时的课堂,已超越了课本上的语句,让语言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言真正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跨学科教学,让课堂有趣起来
学生在校期间,虽然从各不同学科中汲取养分,但细细地观察,会发现,很多学科之前还是存在着些许知识的共同点。教师需动用智慧和观察力,去归纳与汇总,将不同学科间的相似内容整合进自己的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助于知识的发散运用。因此笔者在英语课堂中也做出了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收效较好。
跨学科整合课堂内容帮助学生认知理解的同时,也能愉悦课堂气氛。在英语学科教学以话题为主的理念下,将知识进行发散,并结合其它课程资源,在丰富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践,笔者发现各个学科中相通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是否有整合的意识与头脑,去思考并将跨学科整合付诸实践。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道路上,学会整合,敢于整合,是富有时效性的道路之一。
课后实践,让作业“动起来”
曾经形式单一的课后书写作业,如今非但不能真正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课后负担,部分学生磨蹭在题海中逐渐恶性循环,并且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后巩固练习,也是教师应加以思考的一部分。对于学科课后实践型作业笔者曾尝试过以下方式:
知识延伸型实践活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将目光放在日常课本中是不够的,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孩子们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因此在一些主题学习之后,我常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知识延伸性作业。学生们通过查找相关材料学到了课外新单词,而完成作业后的分享时间,又再一次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动手制作,动嘴练习型课后实践 在英语学习中有些主题非常适合学生课后动手实践,动手制作,动嘴练习型课后实践让学生动起来巩固新知识的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
将作业过程变生动,是一项“多赢”的举措,改变了学生的课后作业方式,将之转变成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多种感官去体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加深印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家校互动型实践 最近一段时间,最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的就是这个名为“给家长当20分钟的小老师”的课后实践。学生不仅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回顾了重点知识,更是在给家长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成就感。
如今, 通过多元的课后实践,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课后实践中收获显著。
文化渗透,让情怀飞扬起来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如果不能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是很难赋予,其真正的意义的。虽然笔者任教的是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幼稚的儿童,但是在课堂中渗透文化也是价值的,让学生并非浸泡在孤立的句子中,而是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一种文化,尝试一种新的思维。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很多主题的内容可以以文化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很多年级都出现的节日主题,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将文化纳入课堂内容的主题单元。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借助绘本故事、小视频、电影片段等媒体素材,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索取信息的欲望。一项项活动和素材,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孩子们的视野开拓了起来,让小小的情怀飞扬了起来。
以上这些思考仅仅是笔者实践成长道路上稚嫩却又充满热情的积累。无论是学科内的内容整合,还是跨学科内容的借鉴整合,无论是课后多样化的实践,还是细节文化的渗透,都离不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图和宗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标准和范畴。作为执行知识传授的人,笔者需要在漫漫长路上继续求索。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