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校园绽放

2019-09-10 07:22张博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张博

编者按:2018年9月28日 ,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69周年,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中学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在高大威严的孔子雕像前,学生们身着春秋时期的礼服,进行君子六艺中“射”的表演活动。他们手持古弓,整齐划一地利落出手,箭正中靶心后箭尾犹自颤动,令人不禁想起古诗词中描述的“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英姿。射箭表演结束后,学生们身穿袍宽袖长的儒服,齐声诵读《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诵读声在校园上空萦绕,让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这方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厚重魅力。

于家务中学位于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学校落成于2008年,是一所由渠头中学、于家务民族中学合并而成的新址学校。学校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可容纳44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现代化的专业教室,标准化的运动场,人性化的师生公寓,保障每一个在于家务中学就读的孩子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建校以来,学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办当地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厚德砺志,笃学致远”校训精神的学生群体,创建“求真扬善,求知创新”的校风。教师爱生乐教,学生厚德笃学,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已连续多年被通州区教委评为毕业班工作优秀校;已获得北京市民族团结示范校、通州区综合评价优秀校、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作为通州区“身边好学校”被推荐到腾讯、新浪微博;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研究”首批实验学校。

勤于学习,提升教师团队素养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阐释。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众多对教师重要性的阐述中,杨校长认为,教师要激励和改变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人生奠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血去培育学生,静待教育花开,助力学生生命远航。

修己达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班子成员队伍建设,所有领导班子成员任职条件符合规定,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分工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相应的领导管理能力,能独立履行岗位职责。绝大部分干部都站在了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分管了一个年级,或任教了一门主课。提出“讲奉献,让荣誉,要成绩”的口号, 形成了干群和谐、师生齐心的校园氛围。利用干部会,组织干部学习教育政策及动向,每天由会议主讲人进行讲述,并会内讨论,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开拓眼界。

讲求奉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成效与品位。于家务中学倡导以德立身、学习立身的教师发展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德立身:倡导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安教乐教的思想和“大局为重、岗位责任、校兴我荣”的三种意识。教师们不仅爱生乐教,而且把爱心捐款送给了身患白血病的学生,把万元心意送给了车祸中的同事爱人,把衣物捐给了甘肃的贫困学生……用美德赢得了学生的敬重。学校也被评为通州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学习立身:通过校园读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骨干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教学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成立“青训班”,制定《于家务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活动。为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配备教学和德育指导老师,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放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岗位上,充实骨干队伍。学校还搭建教学展示平台,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岗位练兵活动,使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都安排市级、区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分别就备课、上课、说课、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经验介绍并讲授一节示范课,他们充满魅力的课堂,为青年教师上好个人精品课指引了方向。

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崇高且神圣的使命。它面对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崇高的使命是培养人,它的内容是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通州区于家务中学的教师深知这一教育道理,为给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深耕细作”。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学校初一至初三三个年级组,所有教师和学生,开学初都依据自身现状,制订了明确而切实的目标,写入教学手册,录入目标管理系统。在目标引领下,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尽材而学。初三年级组还将学生的中考目标学校、目标分数、各科目标成绩以班为单位制作成展板,粘贴在教学楼楼道中,时刻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奋进。

学校根据《通州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依据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开发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教育》《弘扬民族美术》《弘扬民族体育》等系列校本教材,开设了“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课程,建立了三级课程体系。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学习《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相关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努力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环境;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方式”开展教研與科研,力求全面落实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杨校长认为,教师要从传统的“工夫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为此,学校创建了教师工作表,表上清晰列出教师在课余时间的工作计划,让教师工作时间变得有计划,提高效率。此外,学校与北京市十二中学组成拉手学校,每天进行同头备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将同头备课落到实地,每个年级配备一间备课教室,教师在教室内讨论课程教学的得失,集思广益,提升教学能力。为鼓励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素养,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档案袋,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积分量化,和评优、晋级挂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学校积极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在“崇德悟道做人教育,引领生命成长”“弘扬传统文化,家校合力育人的实践研究”两个国家级课题和“目标引领,提高教学实效性”校级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学科特点和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立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学校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畴,作为评优、奖励、晋级的依据。2016年8月,“寓人文性于工具性之中阅读策略研究”課题结题, 成果鉴定为优秀;2016年12月,学校被课题组评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先进示范校”。

德育为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通过道德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说“人心向善”,《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者就是要挖掘学生向善的本性,点燃其成为文明之人的火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之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那么,用什么教孩子做人?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大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18个重大场合,倡导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2008年建校之初,于家务中学就明确了“弘扬传统文化,办当地百姓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厚德砺志,笃学致远”八字校训,在“承传统文化,育厚德学子”的路上,于家务中学的师生开始了不懈的求索。

外化于行,营造与圣人为伍的文化氛围  学校精心筹划,在市区乡政府和教委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一场(教学楼前的由六米高的孔子行教铜像、四配、十二哲构成的孔子文化广场)两廊(孝道长廊和民族团结廊)三亭(行健、明德、势坤亭)十厅(仁、义、礼、智、信、善、节、勤、正、和十个儒学展厅)”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时时闻圣训,处处见箴言。

此外,学校还建设了中国梦文化馆和中国历史文化馆,供学生参观与学习。中国梦文化馆内,展示着中国历史先人的智慧结晶,如司南、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后重大历史事件与科学成果也在厅内展板上进行展示。走进这里,能激发学生的浓浓爱国之情。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的文物展品,商州时期的青铜鼎、唐三彩、元青花等有历史代表意义的文物模型,跨过了时光的长河,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内化于心,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校依托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以《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为蓝本,创编了“崇德悟道做人”系列校本教材,开设了“崇德悟道做人”课程,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意见》,将“崇德悟道做人”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课表,并由学校领导进行讲授,力求使学生形成以“孝”为主的家庭伦理观念,以“仁”为主的生活信条,以“信”为主的社交准则,以“礼”为主的行为规范,以“勤”为主的学习态度,培养高雅的人格品质和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此外,语文组从《论语》中精心挑选了60条语录,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读、诵、讲《论语》;政治老师以圣贤为例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书法老师课上,学生学习用墨香书写儒家经典;音乐课上学唱《孝亲敬老歌》;英语学科翻译教授《论语》十则……传统文化特色,在每节课上都得以体现。

学校注重活动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传承中华文化。一是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之后,增加“我对圣人说”系列儒学讲话环节,以创办校报《尚思》、布置宣传橱窗、半月一期的板报、开通校园广播站等宣传手段进行“崇德悟道做人”教育宣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时刻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之中。二是注重孝道教育,教育学生规范从小事做起,美德从孝亲开始。德育处推出了“行孝评估方案”,开展“四个一”的行孝活动,即为父母长辈讲一个孝道故事、端一杯茶、做一次家务、洗一次脚,每学期开展一次“孝敬标兵”的评选。组织“当孝子,做好孩子” 主题班会评比,将优秀班会视频,放在校园网站上进行展示。三是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四是举办每年一届的 “传美德、诵经典、润心灵”校园艺术节,包括国学情景剧汇演、“民族杯”诵读比赛、“经典伴我成长”作文竞赛、“书圣人说”硬笔书法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力求在活动中,读儒家经典,学中华美德,行华夏礼仪。

家校携手,文明之花在当地生根发芽学校并非游离于现实生活“大环境”的“世外桃源”,学生的成长需要社会氛围。学校把进行“崇德悟道做人”教育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提出“教育必须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教育机制。

2010年10月,学校创立了由23个自然村村支书和部分区乡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校外教育理事会,每学年开设一次面向家长和社会的“崇德悟道做人”国学讲堂,家校联手,倡导“亲子共学,文明同行”,开展“亲子共学标兵家庭”评选。学校不仅在校内倡导开展“四个一”行孝活动,还成立了由团员组成的“天使助老服务队”,定期到于家务福泰敬老院和各村孤寡老人家中服务,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植根在于家务地区百姓的心中,让文化与文明在于家务地区生根开花。

2013年底,学校与仇庄村合作,在学校与村中同时开展“追寻家规家训,呼唤良好家风”活动,组织团员和教师深入农民家中,搜集活的家风。2014年8月,学校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研究,申报了“弘扬传统文化 家校合力育人的实践研究”子课题,成为首批实验学校。11月21日,在聘请儒学讲师为家长做家风专题培训后,面向全体师生的家规家训家风征集工作正式启动,共征集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的家规家训家风近300份。在开设了“家训家风”微型讲堂后,现已整理并初步确定教师家规家训51份、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家规60份。最近,120名团员学生继承修订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家规。

学校将教师、学生的家风家训制作成展板,除了将展板挂放在各家的厅堂外,还在教学楼的楼道中开设展台,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讲家风、家规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讲故事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学生自觉塑造良好人格。家训、家规一旦制定,就有教育、警醒、约束作用,为促进家风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挂在墙上不去执行,德育处组织对家训家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家规的执行情况同文明标兵、亲子共学标兵家庭评选挂钩。

美德的浸润,让学生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着变化。校风正,学风浓。在学校,他们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在家,懂得关心父母、孝敬老人;在外,做到文明礼让、克己守礼。学校师生践行礼仪,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于家务地区家庭变得更和谐,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文明素养在提升。

后记:在深入探寻这方校园的“教育密码”之后,笔者惊叹不已。大隐隐于市。静卧在平常街道中的于家务中学,看起来朴实无华,深入了解后,方知其内含锦绣乾坤。甘为付出的老师、推行传统文化的校长、积极进行家校合作的家长、文化与知识素养协调发展的孩子、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每家都制订的家规家训……诸多令人惊奇与钦佩的人与事物在这所学校涌现,无数趣味盎然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教育画卷。

巍峨高山,浩荡江河都在这幅画卷中体现,润泽着一代代的学子……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