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9-09-10 07:22龚兵丽张君诚
关键词:质量监控应用型实践教学

龚兵丽 张君诚

摘要:实践教学薄弱,实践教学监控更为薄弱,是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目标虚设、组织松散、改进乏力和问责缺失导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低效或是无效。尝试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实现实践教学质量从“建立质量标准一细化与落实一检查与反馈一改进与提升”的闭环运行,探索以“强共享、重融合、促提升”为抓手,打造实践质量文化,实现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质量目标,达到持续的质量改进,对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关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从外在刚性需求转为高校内在软实力提升需求,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应用型高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对社会实践、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明显提高,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凸显。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发展,其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某种意义上,实践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人才在未来社会中角色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1]。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实践教学薄弱,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更为薄弱,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共性问题。麦可思在对全国2015届、2016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中指出,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占比分别达到68%和67%。那么,实践教学如何改进?哪些因素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效力?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效力?这是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

(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质量保障运动以来,各大高校纷纷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希望以此来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2]。但是,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仍然没有擺脱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其实施过程及成效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相距甚远[3],主要体现在:(1)“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成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写照;(2)教学实践基地“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现象普遍;(3)学生毕业实习基本处于“散养”状态;(4)近期地方高校热衷建设的产业学院也存在“为建而建”现象,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关系不大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部分环节或功能缺失,低效或无效已成既定事实。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低效的原因分析

1.目标虚设和组织松散导致质量监控实施低效。不少应用型高校其实都已出台与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但在具体监控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只求其有,不求其质的监控制度并没有精准对标课程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而作为监控主体的教务部门、教学单位和教学督导人员,其实践教学的监控方式与理论教学一般无二,多数停留在是否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查上,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独特的性质。雷晓蓉针对专业实际,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目标监控较困难;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实践技能构成及特点而制订质量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还没形成像理论教学一样规范的检查程序,过程监控缺乏制度保障;在产学结合的实习教学中尚未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的质量监控存在着盲区等[4]。刘华东等也认为部分高校开展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针对理论教学,缺少对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监控;质量保障组织不健全,“国内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质量保障组织职责不清晰和质量相关部门协同不够等问题。”协负有教学质量监控职责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质量监控工作的意识不强,校院两级教学组织联动不够,互相推诿、“单兵作战”的现象时有发生。

2.改进乏力和问责缺失是质量监控低效的主要原因。廖诗艳指出,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漏洞,评价与反馈环节或是最为无力的一环,缺乏以反馈促进被评价者调节、改进和激励的机制[6]。质量问题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健全.质量改进意识薄弱.质量监控“最后一公里乏力”成为高校质量监控的普遍现象。问责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制度行为,囿于各种现实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7],主要体现在问责反馈对象定位不当、反馈渠道不通畅等。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是传统的质量问责易将其主要反馈对象定位为监管部门,教师和学生接收到的不是一手的反馈信息,而是经过监管部门、院系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层层过滤处理后的信息,有效的问责反馈大打折扣;监管部门无法深入了解教学双方的想法和困惑,也无法有效激发师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内生动力。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是指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大体系下,针对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子体系。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建立质量标准、细化与落实、检查与反馈、改进与提升等环节加以落实,实现质量监控的闭环运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见下图)。

(一)目标导向,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为基,标准先行。作为质量监控有效实施的基本依据,完善的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教学质量是高校基于自身条件和教育规律,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效果。”[8]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应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顶层设计相呼应。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地方产业行业需求,制订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规范各项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流程,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运行有目标、有规范、有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质量监控实施依据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具有动态性,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社会需求适应度。

(二)过程管理,细化与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高等教育质量不体现在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和声誉上,而在于有效的本科教育实践。”“我国应将质量监控的重点从教育投入和教育结果转向有效的教育实践过程。”咧司加灿等认为高校存在实习和实践执行不到位等情况[10]。因此,有必要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与明晰各实践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细化与落实各實践教学环节,严格过程管理,从而推进质量管理决策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制度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优质“一堂课”评选办法》《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办法》等,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加强薄弱实习环节的监管,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持续深化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课堂质量和实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等方面强化实践教学,扫除实践教学监控盲区,真正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严格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书、教学计划等重要教学文件,规范实践教学行为;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做到“六落实一监控”: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考核落实和全程监控;抓好四个环节:即实践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工作开展环节和结束阶段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

(三)动态监控,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检查与反馈机制

动态监控,重在反馈。“教学质量监控是指高校按照评估监控方案对各院部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价和监测,并将评估结果予以通报,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11]建立集中监控与日常监控相结合,校内监控与校外监控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教相结合的多维监控检查机制。集中监控检查是指学校层面开展的全校性的检查,包括教学实践基地专项检查、毕业实习中期巡查和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等实践主要环节的专项检查,以及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等。日常监控检查主要是指日常对实验、实训教学过程的监控等。校内监控主要是指以校院两级督导团为主,教务处、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质量监控工作。校外监控评价主要是指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等第三方对实践教学过程及成效进行评价反馈。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制度包括学生评教制度、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多层次反馈体系。通过学校层面的教学例会制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等,学院层面的党政联席会议、教研室活动等,学生层面的教学信息员制度、毕业实习座谈会制度等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分析教学状态、诊断教学顽疾、反馈教学问题。近三年,95.28%以上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6.43%以上。

(四)组织保障,强化实践教学质量改进与提升机制

组织保障,助力改进与提升。改进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质量监控的根本目的,决定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闭环性、循环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健全教学管理组织,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及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学工部、督导团等共同组成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各职能部门在实践教学工作决策中的宏观指导、论证和咨询作用;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功能,依托系、教学团队、实验教学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以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课堂教学规范,完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协同配合、联动运行的质量监控保障格局。

另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奖优扶弱机制。“增强问责体系有效性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推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处实行教学事故约谈问责机制,增强学校各主体的问责质量意识,最大限度实现问责驱动力源自各反馈主体及客体的主动思变而不是被动应付。结合教学工作考评、十佳教学实践基地、十佳毕业论文(设计)等评选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质量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针对检查评价环节反馈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持续监控,加强帮扶,限期整改,改后复评,督促各类主体及时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五)全员参与,营造实践质量文化

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主要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5],当前大部分的地方高校都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即教学管理人员基于感性认识和自身工作经验或通过制定自上而下地规范、监控等政策性文件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滞后甚至缺失,是我国高校质量建设始终无法打破被动局面的关键因素。三明学院以“育致用大才,创应用强校”为引领,以“强共享、重融合、促提升”为抓手,构建实践质量文化,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将实践质量文化塑造成高校内部的集体共识,并上升为集体的共同责任和价值观,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共同为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优质实践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校内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中心。以“项目驱动创新班”为依托,根据专业群的服务对象,整合现有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群教学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在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技术研究、大学生就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现已组建30多个创新班,参与学生达1600人,建立了“专业群教学实践基地(智能制造)”等。资源的有效利用远远比单纯的资源投入带来的效益更多,好的实践教学成效取决于好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资源的使用过程。

二是进一步深化产与教、科与教、学与创等的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建设,组建了8个专业群、9个产业学院和23支校企混编的教学团队,以校校、校企、校地、校所等多元化合作共建共享办学资源,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贯彻科教兴国、学科兴校战略,落实“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12]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的本质是创新,教师的科研成果可以反哺和充实教学内容,学生也可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以第一、第二课堂两大平台为支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融合,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第二课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3]。2015年以来,学生获得专利授权202项,德国红点奖等国际知名奖31人次,省级以上1356人次;5000余人次参加1365项各级各类双创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105项。

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和学生学业指导机制.引导师生追求卓越质量。建立教学质量导向的教师激励机制,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各类考评和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将实践教学效果纳入教師岗位和职称聘任条件,如增加实验系列编制,增列实验系列的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设立“双师型”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校内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的指导机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实施分类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改革毕业论文评价考核方式,环境设计、音乐学等10个专业采用个人作品展(汇报演出)+创作说明等方式代替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等。教师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有效运行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亚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动态、长期的系统工作。高校需树立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观,充分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坚持学生中心原则、成果导向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通过闭合循环的质量监控,不断完善亚体系的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内涵,助力高校转型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张铭凯.“双一流”建设与课程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7-12,20.

[2]于万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128-130.

[3]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4]雷晓蓉.针对专业实际 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53-54.

[5]刘华东,李贞刚,陈强.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63-67.

[6]廖诗艳.质性评价: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4,(7):66-68.

[7]朱守信,杨颉.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能力限度:问题与出路[J].教育科学,2014,30(3):61-65.

[8]吴立平,刘凤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35-37.

[9]朱炎军,夏人青.走向“内部改进”质量评估模式——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转变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92-96+124.

[10]周加灿,郑雪琴.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7,(12):76-80.

[11]李明.基于多理论视角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2].中国高地教育评估,2013,(2).

[12]宋海农,王双飞,黄显南.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45-46.

[13]龚兵丽,赖祥亮,张君诚,肖爱清.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构与实践——以三明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3):12-15.

猜你喜欢
质量监控应用型实践教学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