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心
到今年,中国的可持续建筑也就是绿色建筑之路已经走过了20年,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政府部门和大众的共识,已经有数亿平方米的建筑拿到了绿色建筑标识。作为这个发展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与见证人,回首这个发展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对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之前,国内业界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在此之后,很多人也并不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不过,一时间地产业打着“欧陆风情”旗号做卖点的风气开始转向 “绿色建筑”,五花八门的宣传体现了各家对绿色建筑的不同理解,例如:绿化好的建筑、高档建筑、3A/5A智能建筑、低容积率建筑,等等。
1999年起,江亿院士和秦佑国院长领导的清华大学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联盟AGS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在中国发展可持续住宅建筑。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学习、思考:什么是绿色建筑?中国的绿色建筑应该走什么道路?
2001年,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并发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成为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雏形,但那时还主要是学习模仿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的体系和经验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因此在2002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课题“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中,我们比对了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不同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理念和道路,发展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成为我国向国内外发布的第一部体系和方法都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奥运建筑的绿色设计和评价中發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实际上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中,最大的收获是澄清和明确了绿色建筑理念,这也是一个逐步建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盲目崇拜西方,到最终弄清楚了中国无论是人均建筑能耗还是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发现了中国人节约型的用能理念更先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应该发展符合这种先进用能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用能产品,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道路。我相信,中国的实践,未来将会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建设提供引领性的经验。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