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萱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千辛万苦归来,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从他开始,中国人通过丝绸之路博望世界。
楼兰、龟兹、姑墨、鄯善、且末、精绝、于阗、疏勒……一个个令人遐想联翩的古城名字,串联起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条穿过高山和低谷、黄沙与绿洲的丝路将欧亚内陆几大帝国连接起来。
研究历史,不难发现:自从张骞出使西域、连接中国东段的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以来,古丝路时断时续、时衰时盛的状态,取决于当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强,则有能力运营、保护丝绸之路东段的畅通,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若综合国力弱,西北部则被彪悍的游牧民族所割据,丝绸之路也因此被阻断。
丝绸之路因盛唐而盛,而盛唐也因丝绸之路更富庶。试想,当时世界奢侈品生产的中心在中国,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输出,带回真金白银。在东罗马帝国,来自中国的一磅蚕丝竟居然能够卖到12两黄金的天价。丝绸绝对是当时西方的硬通货,一度被欧洲当作货币使用。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又再度繁华。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了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弘壮阔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洞窟。但是敦煌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有人走了,直到近代都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乃至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使得海上丝路也日益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衰退了。
丝绸之路从一诞生起,就是由说着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共同创造的,相互沟通交流,推动着历史前进。曾经在丝绸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国,今天正在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该书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从丝路古今、国家战略、共赢之路、专家观点、丝路故事、高峰論坛六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启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设想、 “一带一路”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言献策、“一带一路”上的平凡故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通过数据与政策、故事与启示引领中资企业走出国门,与世界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