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研究

2019-09-10 07:16黄彩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遗传学新课程

黄彩凤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未来中学生物教师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高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我们研究的新主题。本论文就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遗传学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提出高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遗传学知识结构

1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1.1新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的知识结构特点:

第一:知识点的逻辑性强。《标准》是以逻辑线索构建的,形成一个公理化的体系。其特点是先提供不容置疑的科学事实或概念作为逻辑起点,然后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通过判断、推理、证明来构建,其逻辑形式包括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顺序和逻辑终点四个基本环节。其逻辑体系是:以“专题1:遗传的细胞基础”、“专题2:遗传的分子基础”和“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为逻辑起点,得出第一个理论:“专题3:遗传的基本规律”,再由三个逻辑起点和第一个理论共同得出第二个理论:“专题4:生物的变异” [1]。最后从遗传学出发讨论进化问题。因此,《标准》的逻辑性更强,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第二: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重视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要会知道,还要会怎么去做。要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去探索生物科学。因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平衡,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新教材更多地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第四: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新教材做到了这一点。它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第五: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新教材改变了以往以“知道、识记”目标,而是在知道和识记的基础上更加要求学生要理解,更能运用到实际中去。一个知识点,不仅仅是要知道,或者是要能记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一个知识点,才能够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六:重新调整了科学与技术的平衡。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和今后的公民提出了技术素养的要求。所以,新教材把对学生生物技术素养的教育纳入到了生物课程中,重新设定了科学和技术的平衡,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都被确定为必修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1.2新教材中遗传学知识的呈现特点【2】

第一:教材设置了大量丰富的图表

且插图绝大多数为彩图。就《高中生物标准》一书中共有插图164副,其中:实物照片72副;示意图65副;结构模式图10副;人物6副;图表及曲线图11副。通过“实物照片”、“示意图”、“模式图”、“图标曲线”等多种形式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使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既有利于使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简约化,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许多图已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代替文字说明,上升为主要地位。

第二:探究活动设计特点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高中生物标准》中的探究活动分为“实验”、“建构模型”、“探究”、“调查”等。分别是:性状分离比的模拟;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课后习题的设计特点

在《标准》中每节课后都有练习题,这些题目大部分是主观题,要学生自己去总结,用已学的内容来总结,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高中生物標准》课后的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大部分;每章检测题包括“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提高”等,“概念检测”又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画概念图”。其特点是:形式多样,难易适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等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总的来说,就是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一些习题的开放性较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第四:课后资料设计特点

新教材中插入了各种课后资料,或是科学.技术.社会,或是科学家的故事,或是在每一章、节的前言介绍有关的科学发展历程,或是在教材的正文部分以“相关链接”、“小资料”、“材料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史,或是在课外读中提供材料拓展学生对有关生物史的关注面等。重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学史的认识,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课外阅读更是丰富多彩,有科学家的故事、DNA指纹技术、生物信息学、基因治疗、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的制作、理想的“地质时钟”等。内容多选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或者听到过的,又与教材的内容密切相联系,可读性强,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科学的最前沿的情况,了解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2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首先必须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以素质教育观念进行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以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历程为主线,以遗传现象--遗传物质的结构--基因为暗线来探讨我们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二:学生往往对大自然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好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与探究能力。

第三:课堂上要多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舞台上思考、讨论、归纳、质疑、发问、实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兴趣培养的过程,成为认知加深的过程,成为能力发展的过程。如在DNA的结构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做模型,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加强对DNA结构的了解与认识。又如在DNA是遗传物质一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讨遗传物质的真面目。

参考文献

[1]余自强.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块逻辑体系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5,24(3)4

[2]朱正威 赵占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2 必修 遗传与进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遗传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高中生物遗传学必修模块中核心概念的检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遗传学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教学法的关键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