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格式图像处理技巧例解94 LightroomClassicCC2019v8.3.10版新功能及其应用技巧

2019-09-10 04:43韩程伟
照相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清晰度肤质滑块

韩程伟

Lightroom Classic CC调图软件自进入2019版以来,版式不断更新,新功能层出不穷。至v8.1版,变化较大,不仅推出了宽松的接片模式,而且推出了HDR与宽松接片相结合的功能,同时增强了范围蒙版的能力。2月8.2版又推出了增强原始数据图像的细节,使细微之处能获得更精准的再现,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原始图像(以dng格式另存的方式出现)。至5月,又推出了带有纹理滑块的v8.3.10版,使图片调设的细节处理能力更为强大:可以对皮肤、树皮或头发以及诸如此类的细节进行平滑处理或突出这些细节:当增大“纹理”量时,可以突出树皮或头发等细节,而不影响细节较少的区域,如焦外成像区域物体的模糊度;对“纹理”滑块进行负向调整时,以使皮肤光滑,并保留细致的毛孔细节,确保皮肤看起来十分自然。这一纹理调节功能,不仅在基本调板中存在,可以对整张照片进行全局调整,而且也在线性渐变、径向滤镜以及调整画笔工具中存在,也能以局部调整方式对照片的特定部分应用纹理调整效果。而且,纹理调节带来画面清晰度的提高有别于以往画面锐度提升的视觉效果,好像是镜头的解相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提升了画面细节的分辨力,使毛发、皮肤、树皮等物体的表面纹理、细节展示更为清晰,当它与清晰度滑块相互配合,可以使人物的肤质更为圆润,而发须更加清晰,克服了仅用清晰度滑块提高发须分辨力所带来的人物肤质反差过大的弊病。这给Lightroom的局部调整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本期将就此向广大用户介绍一些初步使用的体会与经验。

例1老人发须的清晰度调节

下图是拍摄于黄河壶口景区的一位陕北老人,老人满脸的沧桑和醒目的胡须吸引了我的关注,当他拿起白羊肚手巾翻看时,用长焦镜头拍下了这幅画面。图1是原图,画面略显灰暗,需进行调整改善。

1、进入基本调板,按图2所示数据调整色调各项,并对偏好中的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也作适当调整,使画面亮度及影调层次得到改善。本例调整已在Lightroom2019v8.3.10版中进行,为了展示与老版的对比,所以并没有使用纹理滑块,这一步还是按老版的调节项进行,获得初步的效果,见图3。

2、将图像放大观看,尽管拍摄时将焦点对准了老人的胡须,F5.6的光圈与340mm的镜头焦距,但局部的胡须部位清晰度还不是很高(见图4黄圈内)。按老版的调节项考虑,调节清晰度滑块,将滑块调到+51时(图5),胡须的清晰度得到提高,但脸部明暗对比加大,鼻唇沟与鼻尖部位阴影加深,形象受损(图6)。

3、但若将清晰度滑块向左拖移(图7),人物面部肤质变得柔顺,表情自然,影调层次得以改善,但须发的清晰却受影响而下降(图8)。

4、老版的这一矛盾在2019v8.3.10新版中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笔者将基本调板下新增的纹理滑块向右移,调至+69,胡须的清晰度便获得很大的提高,同时肤质也保留在尚可审视的范围内图9)。

5、当将清晰度调到-19,去朦胧调到-3时,老人的肤质达到基本满意的程度,但同时须发的清晰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图10)。

6、若此时不进行清晰度和朦胧滑块的负调整,而是进行清晰度的正调整,同时采用画笔工具涂抹老人脸部皮肤,进行纹理项的负调整,以确保肤质的自然状态,效果又将是如何呢?

在图10的基础上,將基本调板中的去朦胧滑块调到0,清晰度滑块调到+17(图11),老人胡须更为清晰,但脸部明暗反差加大,肤质粗糙发黑(图12);

点开调整画笔工具,将画笔头按图13下部所示设置,并对预览图中老人的面部与手部皮肤部分进行涂抹,在涂抹过程中可见图14状态;

然后将纹理滑块调到-79(图13),获得图15效果,肤质和色彩均得到改善,而发须仍保持原有的清晰度;

进一步将清晰度滑块调到-17,使老人肤质更显油润(图16),获得图17效果。

7、由于背景中红色布块太鲜艳,便进入颜色调板,按图18所示数据进行调节,再进入镜头校正面板,按图19勾选删除色差和启用配置文件校正复选框,然后导出获得图20的成片。

例2局部构件的清晰度表现

图21摄于拉萨大昭寺正殿屋顶位置,顺光下鎏金双鹿与法轮金光灿灿,远处的布达拉宫与此遥相呼应,笔者拍摄此片,暗喻“拉萨”(佛地)的意思。但原片显得较灰,法轮和双鹿的纹理也显得不够清晰,故调整的目标确定为表现雕塑的精美和场景的佛地含义。

1、进入基本调板,点击色调的“自动”调整钮,各调整项自动调整后的数据见图22,效果见图23。

2、画面仍显得较灰,法轮雕塑细节需加强,在自动调节的基础上,进行手动调节,改变对比度与黑色色阶位置,并调节纹理滑块和清晰度(图24),获得图25效果。

3、进入颜色调板,对红、橙黄、蓝、紫和洋红色的三要素进行调整,数据见图26,获得图27效果。

4、根据画面效果,再回到基本调板,对曝光度、对比度和清晰度再次进行调节,提升画面亮度为下一步调整打下基础,具体数据见图28,效果见图29。

5、进入局部调整阶段。为进一步强化与突出法轮与双鹿塑形的精微细腻,打开径向滤镜工具,并在前景塑像位置拉出椭圆调整区域,在弹出的径向滤镜调板上将羽化量设置为0,并勾选反相复选框(见图30黄框内),并勾选预览窗口下方的“显示蒙版叠加”复选框,使椭圆调整区域显示为红色(图31)。

6、撤去蒙版叠加复选框后,根据图32所示调节径向滤镜调板相关项数据,尤其仔细调节纹理、清晰度和锐化程度三个滑块,观察三个金色雕塑造型的表面纹理与质感,获得图33效果。

7、调整后,法轮与双鹿的细节得到了展示与强调,但调整椭圆内的天空与棕红色底座部分,由于羽化量设置为0,所以显得比较突兀,需进行擦除处理。点击“蒙版”中的“画笔”钮,并点选蒙版调整栏下的擦除画笔,再按图34所示画笔数据调节画笔大小;然后将鼠标箭头移入预览图,箭头变成圆形擦除画笔头,涂抹法轮与双鹿之外的天空和底座部分的红色(见图35所示),直至将其擦除(图36)。也可在撤去预览图红色蒙版叠加后,直接擦除椭圆内蓝天与红底座位置的深色区域,获得图37效果。132BD820-6B00-42A9-B726-BF862168A48D

8、点击完成”钮后导出,获得图38成片,法轮与双鹿的雕像立体感增强,尤其法轮的细节突显,视觉冲击力增强,获得预期效果。

例3纹理、清晰度、去朦胧三控件的功能辨析与综合运用

在Lightroom2019v8.3.10版中,新增的纹理控件与清晰度、去朦胧两控件排列在一起,同处在基本调板的偏好栏下。我们知道,最初的偏好栏,只有清晰度、饱和度和鲜艳度三个滑块,它们的功能和职责十分明显,以后又把去朦胧滑块转移到了偏好栏,以便于将过浓的雾霾去掉或太淡的薄雾加浓,到了最新的v8.3.10版,则又添加了纹理滑块,为凸显须发或细密的表面肌理增添了新的功能。虽然,它们功能各异,各司其职,但有时在同一幅画面中采用合适的综合处理,可以取得单项调整无法获取的效果。如下图39,摄于杭州太子湾公园,清晨的雾气加上人工施放的饼烟,使得环境处在一片烟雾之中。

1、先进入基本调板,根据图片的情况,采用增加高光亮度,压暗阴影的调整手法,配合加大对比度、增加白块亮度和降低黑块黑度的措施,改变画面朦胧模糊的状态,同时改变色温和色调,增加晨间的暖调气氛,各项调节数据见图40,效果见图41。

2、下一步我们来看一下单独调设纹理、清晰度、去朦胧三控件的不同画面效果,了解它们的基本调整功能与特征:

上组图42、43、44分别是去朦胧、清晰度和纹理控件的滑块调设效果,每组的左图数据为一50,右图为+50。从纵向对比来看,去朦胧控制的是雾气的浓度,清晰度控制的是景物的模糊与清晰程度,而纹理则是调节景物细节的辨析力。其中去朦胧还较大地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对比,清晰度也较多的与明暗反差相连,而纹理却类似于镜头解像力的高低表现,影响到画面的柔和锐度,却很少关联反差。了解到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根据图像状态与调整目标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了。

观察图41,经过基本调板常规项的调设,画面的整体朦胧感尚可,可以在不增加整体反差的前提下提高景物的清晰度,但需强化小桥上两个人物的清晰度和反差,以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根据这一目标和调整思路,在图41的基础上,采用先整体提高分辨率,然后局部提高主体人物反差和清晰度的步骤进行调整。

3、先调节纹理至50(图45),以提高画面景物的清晰程度,但并不影响画面的反差和影调关系,效果见图46。

4、然后调节去朦胧,将滑块向左拖移至-11(图47),使画面雾感加大,效果见图48。

5、选点径向滤镜工具,在小桥和人物位置圈出椭圆形调整区域(图49),同时将羽化量调到90,并勾选反相复选框(见图50下部);然后分别调整清晰度与去朦胧,再调节纹理、锐化程度、对比度等项,数据见图50相关项,主要为了提高小桥位置的对比度、反差及清晰度,同时达到人物较深的影调效果;然后调节高光、阴影、白、黑色块等参数,进一步改善选区内的影调关系,所有数据见图50,局部效果见51,关闭调整面板后,观察预览图,整图效果见图52,基本达到预想目标。

6、进入色彩微调阶段,打开颜色调板,根据画面景物色彩,分别调节红、橙、黄、绿、浅绿等色,具体数据见图53,效果见图54。

7、最后,按常规勾选镜头校正调板的删除色差复选框(图55),然后导出,获得图56成图。132BD820-6B00-42A9-B726-BF862168A48D

猜你喜欢
清晰度肤质滑块
影响摄影图像清晰度的因素
季节交替
“滑块”模型题解题方略
门把手消毒滑块
你与高分的距离,只差一个“清晰度”
秋冬三类迷人妆效完全解答
防晒防护
“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教学设计
美的视觉
滑块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的判断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