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维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工作思路,为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水平、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10.016
文章编号:1673-4874(2019)10-0055-03
0引言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推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将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根据《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广西高速公路规划新增路线里程8000km,其中建新里程6600km,改扩建里程1400km,到2030年,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5200km,形成“1环12横13纵25联”的高速公路网。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勘察设计的重要性逐步引起了各施工单位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品质工程”“绿色公路”“智慧高速”等理念相继提出,以往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理念、设计深度、建设定位等已难以满足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需求了。本文分析了当前广西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为后续广西大规模高速公路设计与建设管理提供改进依据,也对全国各设计单位进一步提高勘察设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广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特点
广西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处在两广丘陵的西部,东北为岭南山地,南边朝向北部湾,构成了四周多山地、丘陵与高原,中部多为平地的地貌特点,其中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57.6%,平原占14.6%,河流等水域占1.5%。因此,地形、地貌、水文等复杂多变。主要有以下特点:
(1)盆地大小相杂。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凹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缺乏。尤其是喀斯特地貌区,分布广,发育类型较为罕见,约占广西总面积的37.8%,有“九分石头一分地”之称。
(3)地质复杂,溶岩较多。受地形影响,整个广西雨水充沛,多年降雨量平均为1000-3300mm,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十万大山、元宝山一九万山、越城岭-天秤山的迎风坡。
(4)广西为少数民族,拥有独特民风、民俗及人文景观。
因此,广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时,要多方位考虑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民风民俗及人文景观等特点,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2 勘察设计工作的突出问题
2.1 地质勘察不深入,成果应用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项目的地质勘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深度和广度不足,以点代面,有的甚至因环境、条件受限等因素,直接把部分地质勘察工作放在施工阶段进行完善,这对施工建设影响较大。同时,部分工程存在路基土石比例、地质性质、桥梁桩基质量、隧道岩石等级等勘察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的现象。
(2)勘察手段单一、选点随意,存在局限性。钻探勘察是目前主要的勘察手段,但在选点的时候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钻探勘察结果只能反映所钻点的地质情况,尤其地质复杂路段及隧道工程中,因勘察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同导致重大变更的现象不在少数。
2.2 前期外业调查不扎实、不深入、不详细
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外业调查是最重要的工作主一,是确保设计准确和质量保障的基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勘察设计缺乏总体规划,对新的规范、政策把握不足,对行业形势及地方需求调查不深入,资料收集不全,影响各类专项设计和前期报批工作;对线路范围内的征地种类未核实准确,未向相关主管部门核实,设计与实际不符,导致征拆纠纷和费用超额;对互通、收费站、服务区、通道及取弃土场的选址与设置,未做深入调研和核实,部分因位置设置不合理或满足不了当地生产生活需求导致后续的工程变更,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及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3 设计理念落后,满足不了新时代要求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设计一直遵循“功能齐全、经济耐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模式,然而大多数高速公路基本套用这些设计模式,多年来,创新性、设计理念均无大的改观与提升;在设计上未充分考虑人性化设施、全周期寿命、密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从而缺乏灵活性、宽容性、创新性等;未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快速出行、便利出行、舒适出行等因素。以上因素造成了路线规划、互通设置、收费站规模、景观绿化等不合理,满足不了当地实际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不密切;未遵循“修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只为修路而修路,出口设置、服务区设置等未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性理念未体现;服务区、线路布设等存在未根据实际地形分幅、分离等设计缺陷。
2.4 设计深度不足,达到不精细化要求
大多设计单位在施工图阶段调查深度不足,直接用初步的现场调查成果进行施工图设计,往往出現设计文件遗漏和与现场不符的状况,导致工程变更较多。对电力杆线、国防光缆、坟地、水源保护区等调查不充分,遗漏较多、估算偏低,造成拆迁费用增加较多;对取弃土场设置不合理、方量估算不准确,影响施工推进;部分设计粗糙,未考虑细节问题,尤其在建筑专业与公路专业间对总坪设计不精细、不统一,导致场坪坡度过大,或场坪标高与建筑标高不匹配等司题;路线的总体布设(路基横断面图)与收费大棚断面尺寸不匹配;路基填挖交界、边沟与排水沟的过渡区段,对钢护栏的设计未考虑实际地形的影响,导致保护层埋深不够等;一些特殊区域、关键部位、重点路段等的施工过程的可操作性、安全防护措施、经费等因素未纳入精细化设计范畴。
2.5 沟通协调不到位,各环节脱节
在勘察设计阶段,沟通协调是重点工作之一。在项目设计、建设等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到位也是突出问题之一。
(1)与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特别是路线与铁路、高速公路、电力杆线、地下光缆、油气管道及地方规划道路等交叉时,因沟通协调不够,导致设计时对难点、重点、防护措施等考虑不周全,工程推进困难、工程变更较大。
(2)设计单位间及本单位内部各部门、各专业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不到位。设计单位未制定整体的设计标准和原则,不能统筹设计标准、设计进度及专题设计方案,或各单位执行总体要求不到位等;或是本单位各专业设计人员未共享相关设计资料、设计成果及更新方案等,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或出现错、漏、碰等问题。
(3)与投资方沟通不到位。未充分将投资方定位、要求、理念等融入设计中去,设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4)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不充分。未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如通道、灌溉渠道、天桥的设置等。
2.6 房建工程、绿化和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水平有待提升
房建工程设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设计缺陷较多、适用性较差,使用舒适度降低,后期变更增多;房建场地标高与路线标高不匹配,房建场地总坪布局、出入口道路与路线衔接不顺畅;房建工程整体设计风格、建筑布局与当地特色、主题、周边环境不够统一、协调;未充分贯彻“使用者优先”理念,服务区功能、信息化、智能化、使用与管理的便利性、服务质量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2.7 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标准化的推广大大提高了项目设计、建设水平,但标准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在铁路板块,在公路设计中还未进行推广。如在同一个项目或合同段中,类似桥梁跨径、梁的形式、通道涵洞等结构物类型存在尺寸不统一、形式多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项目的工程成本和难度,不利于标准化施工的推进。
3典型案例分析
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最突出、最典型的问题是勘察、设计深度不足,导致工程变更、施工难度增加、影响工期、增加投资、引起质量安全隐患等,下面对常见设计深度不足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设计深度不足典型案例1:设计深度不足,对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考虑不足,对纵面需要下挖的下穿匝道交通组织方案可行性考虑不足。原设计方案是半幅开挖,半幅通车,未考虑该方案可能造成的交通拥堵及施工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对交通量进行调研,实地考察施工环境和条件,充分考虑施工对交通运营的影响,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
(2)设计深度不足典型案例2:某高速公路石质边坡路段,原设计为削坡改路、拓宽路基,现场踏勘发现路基削坡范围内存在一条机耕路和一条灌溉水渠,且实际地面线与原设计地面线不符,需进行改渠改路后,再进行削坡开挖,且石方量比原设计增加30146m,导致发生了较大变更,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
改进措施:对高边坡、桥梁、涵洞、隧道等结构物施工环境进行详细的外业调查,特别对路线与铁路、电力杆线、地下光缆、油气管道、地方道路、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古迹等进行充分调查,充分考虑对施工进度、安全、投资等造成影响的因素。
4 改进措施与思路
4.1加强地质勘察与外业调查工作
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与外业调查对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在地质勘察中加大勘察的深度与广度,对一些特殊地段、复杂地质、深埋地段等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详实勘察,并加强对勘察成果的分析与总结;加强对铁路、高压电力线、国防光缆、自然与水源保护区、路线交叉等敏感点的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并做好与相关单位、项目管理方的沟通协商,签订相应的协议;加大沿线水系路系、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便利性需求、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勘察调研和设计力度,把出入口及通道设计和恢复水系路系的改沟、改路设计细化,以减少施工阶段设计变更数量;对征地类型、坟墓数量、房屋数量等进行细致调查与核实,主动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实红线范围内征地种类;外业测量时,采用无人机或是摄像设备,通过照片、视频等及时记录路线经过的原始地貌、种植物、征地类型及建筑分布与数量,减少后续纠纷、阻工、方案变更等问题。
4.2 提升设计理念,打造特色品牌
要关注、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发展动向和趋势,积极引入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等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体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与难点,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背景,突出项目地域特点、人文特色、景观风格等。在打造品牌定位上,要充分总结以往“品质工程、绿色公路、表土剥离、智慧高速”等品牌经验和方法,结合项目实际,进行统筹规划。
4.3 应用“四新技术”扩大设计的深度与广度,注重方案比选
勘察设计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后续项目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与品质,对于一些特殊地质、环境复杂等的路段,常规的勘察设备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细化设计要求,应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力量。如在深埋隧道、深埋边坡、险峻地段等地质勘察中,常规的钻探、挖探及物探技术勘察效果差,应采用电磁法勘探设备——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倾斜摄影及三维地质模型、绳索取芯钻探技术等设备和技术查明深埋不良地质情况,为设计、施工提供详实资料。对一些重大工程、关键工程、特殊地段等要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择优确定设计方案。
4.4 大力开展设计标准化建设,鼓励设计创新
积极推行设计标准化,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化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对常规路基、桥梁、隧道等形式的勘察设计应明确标准和原则,积极引导,有效减少结构形式、尺寸的多样性,产生“设计+建管养”一体化综合效应。同时,鼓励设计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积极借鉴、吸收先进的“四新技术”,并体现在标准化设计中。在勘察设计阶段,突出考虑项目重点、难点司题,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解决项目技术难点、重点问题为目的开展科研课题,以大数据、云数据等先进科技为支撑,提升设计标准建设水平。
4.5 加强沟通协调工作
设计单位应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如及时与电力、铁路、国防光缆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接,主动邀请他们到现场踏勘,征求处理方案和意见,并签订有关协议,为后续的顺利拆迁、移址等打下基础。加强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協调、沟通与对接,明确统一标准和原则,共享调查、地勘、外部信息等资料,确保设计合理、一致。
4.6 加大设计技术力量与审查工作力度
设计单位应当重视勘察阶段工作,配备经验丰富的负责人进行统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配备不低于合同要求的技术人员数量,并驻点集中办公,严禁随意更换人员或同时兼做几个项目的工作,以免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加强对施工图勘漏审查及现场复核工作,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
5 结语
勘察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灵魂,是最直接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运营安全、使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广西20多年来高速公路建设中勘察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应对措施,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水平和质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