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采纳了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和教育厅长谢荫昌“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入侵略,必须兴办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创办大学的意见,作为抵制外敌侵略的一项举措。是年10月25日,奉天省会议根据张作霖的建议,一致表决通过了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的议案,所需经费也由三省分担。
然而,就在东北大学筹备处设立不久,兴办东北大学一事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曾向当时奉天省公署提出“劝告”:“你们不必办大学,你们要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专;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們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
张作霖听了王永江报告日本阻挠东北自办大学的卑劣行为,很是气恼:“小鬼子是怕我们自强啊,那就更得非办不可。”
1922年春,在奉天省公署内设立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制定了东北大学规程和东北大学组织大纲,规定:“东北大学由奉天、吉林、黑龙江及所辖蒙旗合力组织之”“大学设于奉天城”“大学暂定六科,分年组织”,拟将东北大学办成包括文、理、工、农、商、法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23年4月26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校章,即日开始启用,东北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1928年8月,经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委托,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长张学良兼任第三任东北大学校长。9月14日,东大教授、职员、学生等一千五百余人济济一堂,举行开学典礼,张学良发表演讲,语重心长地说:
现在敝人在名义上虽然是大学校长,然而我在学问方面,却是非常的幼稚,尚未受过大学教育。在年龄方面也与诸同学相仿,所以,我对于大学校长的位置,很有抱愧的地方……所以我更愿常与诸位青年朋友接近……至于校长、学生,不过是名义上的问题罢了。
学问方面更是重要,好的要特别奋勉,劣的要极力改善。现在我们中国正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诸位同胞都得努力奋救她的危险。况且,人才方面又是特别需要呢。
……我说的人才,是指专门人才而言。他学的是工,就要作工;学的是农,就要作农。不要存着当官的心理。然而现在中国的学生,如果试问他们毕业后的事业,他们都说要为国作大事业,那么,岂不是要重开争端了吗?所以,专门人才要作专门事业。
诸同学要专心研究,以图用之于来日,早成中国人才、人民中坚,求学事小,国家事大,才不辜负国家兴学的本质和职员教授的苦心啊。
张学良任职不久,就着手于东北大学的改革与扩充。首先是把原有的文、法、理、工四个学科,改为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原来的学科领导人学长,改称院长。接着,又新成立教育学院和农学院。还收购了英国教会设立的盛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改为东北大学医学院,也计划成立商学院或者财经学院,把东北大学办成为包括八大学院的综合标准大学。
学校为扩建校舍需要巨款,东北财政负担困难,张学良慨然捐私款近两百万元,建筑汉卿南楼、北楼、汉卿宿舍和图书馆;同时还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在这里举办过中、日、德三国远东运动会,以及华北和东北三省的运动会。
当年国内兵荒马乱,北平、南京均不安定,北平各高校经常欠薪、减薪。东北大学相对来说安定很多。1928年4月26日,梁启超怀着对子女的极大关怀,给正在欧洲度蜜月的梁思成写了一封信:“你们回来的职业,正在向各方面筹划进行(虽然未知你们自己打何主意),一是东北大学教授(东北情势最顺,但你们去也有许多不方便处,若你能得清华,徽因能得燕京,那是最好不过了),一是清华学校教授,成否皆未可知……”6月19日,梁思成夫妇尚在旅途中,东北大学就已先将聘书送到梁启超手里。后来梁思成夫妇来到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0年,章士钊欧游归来,受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月薪八百银圆,这在当时是全国范围内教授中最高者。
在办学方针上,张学良主张“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他曾明确指出,东大办学目的“在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而消弭邻邦的野心”。他曾表示:武的要靠办好讲武堂,文的要靠办好东北大学,此外,张学良还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在各系招收女生,给女性以研究高深学术之机会,“表现了男女地位平等,开东北风气之先”。
东北大学在1920年代末30年代初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鼎盛时期。到1930年秋,东北大学已有六个学院二十四个系八个专修科,在校学生三千多人,教职员工四百余人。校舍壮丽,设备充足,良师荟萃,学风淳朴,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称冠,东北大学真正成为东北人民的希望之所。
然而,世事难料,好景不长,正值东北大学气象蓬勃、光辉璀璨之际,“九一八事变”一声炮响,让盛景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