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教学领域,人们都肯定因材施教,都想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少学校推行的实验班、重点班等,其目的也是为了因材施教。但其实质上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并且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重点班与普通班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导致重点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普通班的学生则容易自卑。还有教师体罚学生,学生的拳头挥向老师,家长校闹等诸多教育乱象都与我们各个学校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无不相关。在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最郁闷的要数咱们这些当老师的了。不少老师心理出现问题,甚至有老师得了抑郁症,进而导致自杀,了却宝贵的生命。好在教育专家们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本文仅仅是将有关专家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即通过科学的分层教学解决在班级授课制条件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通过流动管理有效解决如何使学生在没有外在施压的情况下自觉而且有效地学习各门学科。我由衷地希望这篇教研论文的学问世能对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
引言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最好的教育。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答案自然是因材施教。可是,现如今我们的学校教育真的给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吗?我们的教育真的让老百姓满意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现在所有的学校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班级授课制,而全世界学校教育之所以都采用班级授课制仅仅是因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教学效率高。但是,众所周知,班级授课制也有它让人无法接受的缺点,那就是它既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只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不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即因材施教。换而言之,我们的学校教育早已进入死胡同(这是就因材施教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改革创新,正如我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一样。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中去,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担忧;也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让千千万万的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呢?改革就是摒弃不合理的一面,把阻碍教育健康发展的因素彻底地废除,创新就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注入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基因。现在,我们知道了阻碍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就是班级授课制,我们了解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不一般,关键是就目前而言,废除班级授课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改革创新,唯一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扬长就是继续采用班级授课制,让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教育中继续发挥它的光芒;避短就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即变不利于因材施教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实施办法,从理论上讲,有关专家已经解决了,那就是分层教学,流动管理。但在实践上,各个学校的做法大相径庭,基本上可以说是穿新鞋走老路。通过十几年的研究,我有两套实施方案:
方案一
将一个年级所有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降序排列,现以语文课为例来说明,从高分到底分分班,假如是高一年级,分成20个教学班,我们可称之为语文(1)班、语文(2)班……语文(20)班。我认为,对越是高层次的班级人数安排稍微多一点,对越是低层次的班级人数安排稍微少一点,尤其是语文(20)班。这样有两个好处,那就是既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時,也有利于低层班级学生的管理。所有功课都一样(绝对不是按学生所有功课成绩的合计来分班)。这种做法非常适合于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其他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也完全可以这样操作,但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如有些高中学生可能向音乐或美术或体育方向发展,对这些学生在具体学科中应集中教学,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像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编制较少,学校领导可与周边学校达成一致,实现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共享。
这种分层教学的优点是把成绩相差不大的一群学生分到同一个班级里,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老师不用担心顾此失彼,仅仅针对这群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研究他们,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在这样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学生会成为教育的牺牲品,每一个学生都会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学生快乐,家长满意,老师心安理得,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简单且容易操作;缺点是一位老师,如语文老师,必须要跨课头上课,这势必加重老师的工作量。当然,学生一天下来,恐怕要到好几个教室里上课。习惯于现在这种传统学校管理者们可能要说这样做有点乱或很乱,但如果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了,慢慢地也就形成新的传统了。一旦新的传统形成,再要回到现如今的这种学校教育,恐怕谁都不愿意。正如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我们谁都不愿意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样。
方案二
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足够的多,一个年级有30或40个教学班,甚至更多,那我们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案来实施因材施教。具体做法如下:
假如某校高一年级有30个教学班,将该年级所有学生的各门学科成绩的总分降序排列并编号,然后按照奇数、偶数一分为二,奇数组为A,偶数组为B。现以三大门语文、数学、外语为例来操作说明:如A组学生要上语文课,将所有A组学生的语文成绩降序排列,然后从高分到低分分班,我们可称之为语文A1班、语文A2班……语文A15。通过这样分班,每个班级里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相上下,老师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授课。与此同时,B组学生可安排学习数学或外语,操作方法同样,必须从高分到低分分班。如是学习数学可称之为数学B1班、数学B2班……数学B15班。如是学习外语可称之为英语B1班、英语B2班……英语B15班。这样轮番排课,完成语文、数学、外语后,可解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授课安排,还有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方法同样。课时占比较少的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方案二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语文、数学、外语这三大门学科老师跨课头教学的麻烦,因为这三门学科的老师在许多学校里都是工作量最大的。其他学科的老师恐怕免不了跨课头教学的麻烦。毕竟,一个规模很大的学校,在上课安排上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我们解决了在学校教育里、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但是,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凡事有利也有弊。因为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但无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反而还容易使高层次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地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
那么,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不需要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呢?这就需要在各学科层与层之间打开一个绿色通道,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他在某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在若干层面上有序地流动起来。如学生张三本来在语文10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考试成绩达到了语文6班的水平,那我们就把他安排到语文6班去学习。相反,学生李四,本来在语文10班学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成绩有所下滑,他的水平降到了语文12班的位置,那我们可毫不客气地安排他到语文12班去学习。这种方法有关专家称之为流动管理。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学生也不例外。
结言
总之,在保留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通过分层教学,我们解决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而通过流动管理我们成功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在不需外部施压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文化知识。如今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现在类似粗放经营般的教育教学早已与精准扶贫全民奔小康的新时代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应该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早日实现强国富民的伟大梦想,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只要勇敢面对,迎接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作者简介:
武文全(1966-),汉族,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小学音乐老师。自2006年12月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后,在教学的同时潜心研究如何在中小學校有效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课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