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在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的背景下,师范类院校、教育类专业、考证机构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国考”大纲为指引,轰轰烈烈地开展开来。国考作文作为应试的重要环节因为无法实现“耗时短、见效快、得分高”即时效果,在常规训练中面临着“老师热情似火,学生冷若冰霜”的尴尬。本文通过对中职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阐述,就国考背景下中职院校如何实施作文教学提出一些操作性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国考作文;导图;思维
一、改革实施背景
我国2015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以下简称“国考”),严格教师职业准入,获取教师资格认定一律参加全国的统考,师范生毕业即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特权消失。面对这样的现实背景,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除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和文件,也应依据考试标准,调整教学策略,使学历起点不高的幼师生能在统一的考试标准大纲和命题视野下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近三年的真题和考题来看,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没有大的改变,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写作题的考纲和评分标准与高考作文基本一致,要求在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基础上,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谋篇布局、安排文章结构,总的来说就是有立意、有中心、有内容、有思想、有感情,加之语言准确、生动。但根据学生的应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3%的学生对写作审题持“清晰”和“比较清晰”的态度;30%的学生写作立意达到“掌握”的程度;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对于写作考纲及要点“不太理解”和“不理解”的中师生占到47%。
《评分准则》中的基础等级根据学生立意情况将作文分为“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四个等级;发展等级则根据作文的立意深浅分为“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这四个层次,可见中心明确是写好国考应试作文的基础,立意深刻是让文章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二、具体实施过程
(一)紧扣考情训练发散思维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是否具有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和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应试者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培养发散思维。
帮助备考人员掌握写作题审题要素,明确考核侧重点,树立身份意识是首要任务。以学校教育教学为切入点,以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为主要支撑依据,覆盖启发教育、终身学习、师生关系、创新教育、品德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梦想、幸福、因材施教等十二个主题的写作导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教师身份去创新写作,通过明确的中心、深刻的立意提高作文等级。考生在拿到写作题目后只需结合写作导向稍加思考联系,将十二个要素与学过的教育理论等相关内容对号入座,即可迅速把握写作方向。
(二)直击考点触发联想思维
中师的学生由于经历和教育层面的局限,阅读量有限,对教育教学现象缺少观察与分析,写作时脑中无物,组织材料东拼西揍,往往不能自圆其说。针对这一学情,教学组围绕十二个主题进行了素材投放,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积淀,丰富写作时可供借鉴和思考案例。如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当众打断心爱的烟杆袋,销毁烟丝劝学生戒烟的案例,显而易见对应师生关系的主题。学生顽皮责难,教师身体力行,这是一道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要想出彩,就要提炼出最佳立意。哪个立意更新颖有高度?哪个主题能让文章更好落笔?答案显而易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等角度更贴近生活,有话可说。如果碰到的案例读起来与训练的主题无关,也要沉静下来,合理联想。如“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童年放学后那欢快之声的深深怀恋。校园的哪一种声音让你“浑难忘”?以“最难忘,校园的那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初读此案例关键词是“难忘”或是“声音”,描写妈妈的唠叨行不行?爸爸的关爱可不可以?根据国考的特点,建议这个声音必须来自于校园。加之“课归”的提示,不差毫厘准时响起的铃声、经年累月不绝于耳的读书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讲课声……借助联想凡是符合教育理念的主题都可入手。
(三)思维导图化解思路障碍
写作入门往往从模仿开始,模仿的就是结构思路,但中师生对写作课几乎“深恶痛绝”,滥竽充数、应付交差现象屡屡有之,言之无物、堆砌材料屡纠不绝,面对绚丽多彩的生活、纷繁的社会现象缺乏敏锐的感觉,也无心仔细研究推敲优秀作品的布局思路,归根到底是对写作缺乏兴趣。
鉴于考试评分模式和中师生的学情特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转变学习方式、解决素材遴选、结构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有积极的帮助。
1.问题意识,多维思考
审题结束,引导学生首先对自己发问,把脑海中闪过的主题用最简单的词语写下来。以2016年国考真题为例:以“梦想”为题,根据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800字以上。主题词显而易见,也要特别注意“根据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也是作文条件的设定部分。我的梦想是什么?什么原因,让我萌生这样的梦想?追求梦想的过程是一帆风顺,还是遍布荆棘?积极应对,还是转换跑道?有没有外力影响?通过头脑风暴的模式,围绕写出的主题词快速展开联想,记录每一个涌入思考的相关词语,角度越多越好,目的在于观察分支最多的角度,为选取最能激发写作欲望的角度做准备。确定最佳角度后再次聯想,尝试对自己提问:我记得哪些相关素材?以词语代素材,通过分析比较,选取最恰当材料。当导图呈现时,思维也随之发散,不仅对题目有了较多层面的认识和理解,开阔了思路,也梳理了思维流程,层层推进又不偏离主题,各自独立又有呼应关系。
2.图文结合,固化规律
在快速确定立意、优化选材的基础上,调整素材位置谋篇布局是作文关键的一步。说起议论文布局结构的概念学生可以背的滚瓜烂熟,但运用起来却常常盲目堆放导致文章结构零散不规范。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归纳议论文的不同结构类型,寻找图像结构存在可复制的规律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并列结构很像手,大拇指代表引论,手掌代表本论,手指代表本论二到三个不同角度,这些角度都立足于本论,结构相似,有详有略,构成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又如递进结构很像树叶,由现象入手,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围绕一条脉络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发出呼吁,角度之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顺序不能颠倒。以图加深了对结构的理解,在图像中调控结构层次的关系和素材的位置,这也是整体构思设计的过程,为作文达到发展等级打下基础。
以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真题为例,同样是“倾听”主题的,掌握的图文规律不同,构思出的布局结构也不同。如上图:
实践证明,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手段激发了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主动探索、创新材料作文的信心和勇气。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的效率和达成的效果大大提高,一张小小的导图调动的不仅是素材记忆的系统性,更有绘图过程激发的灵感乍现,这对写作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潜能和财富。一篇完整的应试作文,开头结尾用词精妙、描写手法独到生花、字迹工整阅之神怡皆是锦上添花之处。大局着眼绘框架,小处入手著文章,反复练习,才能提升考场作文的等级和层次。
参考文献
[1]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综合素质·幼儿园版[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11.
[2]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综合素质·幼儿园[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247.
[3]孙易新,梁容菁.思维导图快速提升写作能力[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4]吴碧红.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习作教育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