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琳 宋子欣
摘 要:现今,知识经济竞争力日渐紧张,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与人才引进方向的竞争力尤为明显.因此,对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以陕西省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且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寻找制约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竞争力;陕西省;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0-0137-0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知识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慢慢普及化.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不断发挥区域人才优势,将会有力推动该地区经济向前发展.进行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为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丰富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数据库.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以陕西省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找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建立相对合理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SPSS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出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以陕西省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未来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对策.
1.2.2 研究方法
(1)因子分析法.本文用SPSS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全国31个省市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
(2)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高等教育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出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2 关于高等教育竞争力及相关理论问题的阐述
2.1 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严格按照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因子分析法的概念
因为本文所涉及的指标较多,数据较为复杂,所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3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证研究
3.1 高等教育竞争力因子分析
首先对逆向指标(生师比)正向化,因子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通过SPSS,先对以上指标做KMO和Bartlett’s球形度检验,如表2所示,KMO检验统计量为0.827,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说明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2)如表3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表,在此次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出原始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以及旋转后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情况,还可以看出前三个因子的特征根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381%,因此在所有因子中只需要保留前三个因子即可.
(4)如表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所示,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在专任教师数、高等学校数、毕业生数、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发表数、R&D课题数、出版科技著作量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这些变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把这些因子归为一类,将其命名为“高校建设与成就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生均固定资产,生均图书量、正高级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生均占地面积、高等学校R&D经费投入上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高等教育规模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生师比和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这两个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将它们命名为“人才培养因子”.
(5)表5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从表中看出三个因子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表达式中X1*~X8*是通过SPSS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得的数值.
为了进一步进行综合评价,还需要将这三个公因子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来加权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函数如下.
综合得分=(0.42984Z1+0.35561Z2+0.10836Z3)/0.89381 (4)
其中,Z1,Z2,Z3分别为31个省市在公因子上的得分.
(6)全国教育竞争力排名情况
如表6 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排名表所示,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全国第八.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第一公因子排名12,是三个公因子中排名最靠后的公因子,说明第一公因子是制约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类因子;第二公因子排名第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很重视教育规模上的投入,并且取得的成就也较为显著;第三公因子排名第9,说明陕西省对于人才的利用方面做得還算不错.
3.2.2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SWOT分析
3.2.2.1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S(Strength)-优势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价在全国31个省市里排名第8,较为靠前,陕西省高校众多,有93所;陕西省地域辽阔,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为陕西省带来旅游优势.
3.2.2.2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W(Weakness)-劣势
陕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的相对落后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其他省份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会拉大这种差距.
3.2.2.3 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O(Opportunity)-机遇
经济全球化受让人才的流动更为频繁,将会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到2020年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人们各方面生活水平都会提高,将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机遇.
(4)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T(Threat)-挑战
竞争力将会逐渐增大,经济不发达是陕西省的现实情况,如果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很难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4 提出陕西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4.1 充分利用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陕西省高校众多,名校居多,有较好的师资资源,同时高等教育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着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因此,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将陕西省发展成高层次人才培育的基地.
4.2 校企合作,拉动陕西省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陕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排名一直以来也不低,所以要让高等教育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让大学生走出校门,理论与实践并存.
4.3 加大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陕西省高等教育区域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安,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尽量均衡地向各个地区投入经费.
4.4 发展特色专业,做专业型人才
近年来,高等教育有往“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综合型大学也越来越得多,导致以前一些特色专业明显的院校优势不复存在,其实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效率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吕立杰,张鹏.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教学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04):91-97.
〔2〕张日新,郑纪刚,谷卓桐.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测度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研究[J].高教探索,2018(03):20-25.
〔3〕徐小洲,倪好,辛越優.走向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与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30-34.
〔4〕楼世洲,黄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六个样本城市的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04):1-8.
〔5〕邱均平,柴雯,魏绪秋,张心源.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J].评价与管理,2015,13(04):40-52.
〔6〕戴艳媚.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5.
〔7〕万琴.我国城市高等教育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7.
〔8〕孙菁.山东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9〕杨光耀.刘志旺.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总体思路及评价指标体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10〕Peng Luo.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R] .IEEE. 2011.
〔11〕Perez Gama. Knowledge for society, the social inclusion towards the high educ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knowledge-based governability model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olombia by Propaedeutic Cycles. [R]. IEEE.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