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岭“论剑”

2019-09-10 07:22
杭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旅游农村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分割向融合转化。在这一大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如何优先发展?产业如何提升?品牌如何打造?乡村“旅游+”如何推进?一场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法、乡村能人引流法”的对话,在淳安县枫树岭镇的干部与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的代表间展开。

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坚持长短期经济作物相结合,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寿伟松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的确,淳安县作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山多地少,特别是可用耕地面积更少,近几年来,通过土地整理和整改,增加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我认为,当地需要对现有资源做好发展规划。我们知道,下姜村現有土地600余亩,通过农业园区改造,种植了蚕桑、葡萄、草莓、桃等,另有竹子、药材、茶叶、番薯等经济作物。我建议,可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坚持长短期经济作物相结合,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注重轮作,提高作物复种指数,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从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是内涵和生产功能的拓展,这就需要我们把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走特色精品路线。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生产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和品牌兴农;另一方面,推进非农产业体系的建设,也就是类似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

再者,要坚持品牌培育,统一生产销售。尤其是在坚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培育,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推行品种、农资供应、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品牌、销售等相统一的管理运作模式。开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形成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并通过农博会、农产品投洽会、网上销售平台扩大品牌知名度。

最后,下姜村还要加强科技支撑,尤其是加快人才建设。建议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技术培训与指导,针对下姜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农民易接受、生产过程易推广、增效增收易见效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切实提高科技普及和推广率,为一二三产融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打造具有下姜特色、“美而精”的系列小众农产品,避免单一。

周铁锋

杭州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高级农艺师

在我看来,下姜比较适合打造具有下姜特色、“美而精”的系列小众农产品(包括旅游产品),应避免打造单一规模农产品的品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受下姜农业生产规模现状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至少目前,在我看来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产业,在品牌溢价能力形成之前,无法直面全国性的竞争。

千岛玉叶茶这个品牌,淳安举全县之力打造了20多年,背后还有近10个亿的茶叶产业做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总体的市场认可度仍然较低,可见下姜及周边地区要打造单一农产品的规模品牌,会有多艰辛。在这一点上,宁波奉化区的腾头村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尽管腾头没有一个拳头的农产品,但它整合了区域内的水蜜桃、芋艿头、蔬菜、花卉等产品,形成了腾头的特色系列农产品品牌,并充分发挥游客多的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的体验旅游活动,让来腾头旅游的游客成为腾头农产品消费的主力军。我认为,下姜村也完全可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美而精”的系列农产品,如围绕习总书记来下姜时的套餐内容,开发系列的农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形成“红色”系列农产品。

同时,也可以围绕下姜的产业特点,开发一些具有浓郁乡愁的特色农产品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如辣椒酱、米果、地瓜干等产业基础较好、有浓郁“乡愁”情节的农产品;又如下姜周边种植的彩色观光水稻,可以开发出多彩大米系列供游客选择,让来下姜的游客在离开时能带走一份下姜浓浓的“乡愁”和特色。

当然,公共品牌光靠政府是很难维护的,在特色品牌的打造过程中,政府(包括村委)要摆正自身的定位,尽量避免介入微观的经营活动,而是更多地从品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定下姜农产品的准入机制,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下姜农产品生态、安全、健康的形象。但在品牌打造的初期,下姜村、枫树岭镇等相关部门,需要对一些能在当地扎根的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的农业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

把政策的天平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农村功能,开展返乡创业指导、优化乡村发展环境。

董文吉

淳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这个问题对于当前乡村来说是短板,更是要害。淳安人的纯朴勤劳是有名的,但缺的是没有路径和办法,这需要依靠我们的上级部门,把政策的天平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农村功能,开展返乡创业指导、优化乡村发展环境等,改变以往“脏乱差”的旧农村代名词,打造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新农村“普通话”,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康美梦想的家业,这样乡村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和城市人群来农村投资兴业、举家创业和安居乐业。

人才应该怎么引、怎么留、怎么用,我们现在更多是侧重于柔性引进,引进对象一种是生于本土,通过打“乡愁牌”“亲情牌”招引回来的,这类人群与当地有比较紧密的地缘和血缘关系,回流以后在乡村心安得下、人留得住,“水土相适”发展也比较好。还有一种是有意愿回归的,其主要是向往小时候乡村的味道和厌烦城市高强度的生活节奏,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低廉的租金场地、贴心的全程服务,不仅使他们自身发展起来,也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再增收,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另一方面,通过人才的回流,带动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换。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治理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下姜村有个做法叫“一约一规一团一室一中心”,就是一个村规民约,一个家规家训,一个群英智囊团,一个老姜调解室,一个综治中心。通过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用好家训传承好家风,通过好家风引领好村风、好民风。把村里的退休老师、老干部、老党员集中起来,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发展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当中,我们感到村民自治比法治、德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把村民的居住生活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两大功能整合起来。

王炳文

浙江省旅游集团文展公司董事长

下姜村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村民的住宿生活是下姜村的基本功能。如果要以全域旅游的模式来打造下姜村的旅游产业,村民的組织发动至关重要,这需要把村民的居住生活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两大功能整合起来。

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我建议以“塑造品牌、注入文化、带动农业、提升服务”为主题进行规划,破解“乡村审美”与“城市审美”的壁垒。首先,要梳理现有LOGO、宣传语以及整体的视觉体系,形成品牌加以推广运用;同时,增加文创产品的供给,包括微演出、民俗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等;最后,活化下姜村主街,对现有的建筑及功能统一改建或装修,突出地方特色,也可引入包括碾米加工、木工、竹艺、豆腐坊等在内的手工作坊,丰富主街业态。

除了政府在政策、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外,要设计一些能把村民组织起来,形成种植、加工、旅游服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平台,在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之上,进行区域性旅游开发和包装。例如,在“吃”方面,突出地方菜、特色菜,打造“下姜八大碗”“下姜喜宴”“下姜寿宴”等系列;在“游”方面,在充分挖掘现有“红色资源”“生态采摘游”基础之上,还可以结合“红色教育”和“学农”“旅行”等内容,建设青少年研学基地。

另外,我认为特色化旅游产品开发迫在眉睫,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围绕“红色教育”,统一接待、统一介绍,为每一个参加学习教育的游客准备一个“学习教育套装”,包括一本教育手册、一本教育画册、一个习总书记寄给下姜村的同款首日封、一套具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等,把学习教育的内容做足。二是围绕农产品旅游的商品化,把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方式包装成旅游商品供游客选购。在“娱”方面,建议在傍晚增加一场半小时左右的微演出,突出“红色教育”主题,结合新四军在淳安的活动历史,以演出丰富游客的夜间活动。

猜你喜欢
农产品旅游农村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旅游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产品争奇斗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