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发展

2019-09-10 07:22王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把关人新媒体发展

王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有了很大提升。由于受众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数量巨大等因素给新闻“把关”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政府、新媒体自身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用户自身、技术四个方面就如何做好新媒体“把关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把关人”;发展

一、“把关人”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一)把关人理论综述

“把关人”概念最早是在1947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人新闻研究,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传统媒体中,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等,但随着互联网环境不断改变,“把关人”角色多元化,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把关人”。

(二)把关人理论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传统媒体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新闻把关机制。从记者采集新闻,到后期制作,再到审核,这些专业新闻工作者负责新闻的“把关”,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训练,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程度普遍较高,新闻内容遵守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

理论面临的挑战

第一,信息来源不可控。新媒体时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播源头并不只是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等专业队伍,每个人都可以传播、分享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在不断地被弱化,传统媒体不再拥有唯一的传播话语权。

第二,内容真实性也受到挑战。一些媒体为抢夺首发新闻和头条优势,不进行查证,或者捏造信息,无中生有;或者在转发过程中,为博得公共眼球,更改标题,或是用明显与内容相悖或产生歧义的字眼“正题歪做”,违背基本新闻事实。刻意夸大事实,有意炒作某些事件,赢得受众持续关注和网页点击率的上升,造成不好影响。

三、如何做好新媒体‘把关人”的建议

与传统媒体把关人相比,新媒体时代下“把关人”在主体上更为多元化,新闻的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速度都朝着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如何做好新媒体的“把关人”这一新课题,可以从政府、新媒体自身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受众自身、技术四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

政府的把关行为属于宏观层面的把关。政府应该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政策等,对受众进行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上的约束,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同时,受众所发布的信息是通过新媒体渠道来传播的,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控。此外,政府还应该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突发重大事件面前,政府和企业要做到开诚布公,只有迅速、及时地澄清事实,公布事件的来龙去脉,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妥善地处理问题。

(二)新媒体自身和新媒体从业人员新媒體自身也要加强规范管理,作为新媒体从业人员,也应该积极做出改变。首先,应该提高政治素养,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加强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和制度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提升业务水平和“把关”能力,提升决断力。最后,要不断拓展知识面。新媒体从业人员只有提升各方面素质、能力,才能做好新媒体的“把关人”。

(三)受众自身

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特征使得受众具备了话语权,受众不仅是接受者,也是发布者。因此,受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信息的“把关者”。第一,在信息发布前,用户应该自己对信息进行审核,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第二,谣言止于智者,提升辨别真假消息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不以讹传讹;第三,如果发现虚假或可疑信息,及时举报和主动辟谣。

(四)技术层面

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工作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合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过滤技术,剔除虚假和垃圾信息,比如设置关键字条警示,将一些低俗、迷信、恐怖等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删除,以净化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

四、结语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把关人群体越来越庞大,责任也愈发重要,最终“把关人”的重担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是“把关人”。因此,不论是政府、新媒体、新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受众自身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做好新闻信息的把关,共同建立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作者单位:榆林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把关人新媒体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