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让新闻报道更“鲜美”更“营养’

2019-09-10 07:22张玲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报道

张玲

摘要:新闻作为快生活节奏下填充人们精神领域内的一道精神食粮,光“填饱”不行,还要“鲜美”和“营养”。那么,在日常的新闻写作与报道中,就要注重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要注重新闻的温度与力度,如此,才是一盘有色、有香、有味、有营养的佳肴。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细节;新闻结构;新闻传播

一、让新闻报道这盘新闻“家常菜”更“鲜美”,需要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是新闻的灵魂。所以,日常的新闻报道要真实、及时。然而,在海量信息时代,仅仅以“真实”和“及时”佐料的新聞并不能让人们“胃口大开”。那么,如何让这盘新闻“家常菜”吸引人?“鲜美”就是它的制胜之机,要读之有味,尝之甘怡。

要让新闻“家常菜”更“鲜美”,它的表现形式就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无论是报道什么类型的新闻,如果只是记流水账似的堆砌信息,把“油盐酱醋”一起放,这样的“家常菜”自然味道平平。所以,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让它的标题吸睛一点,导语凝练一点,主体紧凑一点,结尾升华一点,相信这样一盘新闻“家常菜”味道一定不会差。

要让新闻“家常菜”更“鲜美”,它的细节一定要生动、有趣。一盘有灵魂的新闻“家常菜”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从这些细节里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所以,细节就是这道“家常菜”的精华所在。细节好了,画面感就会扑面而来,现场感就会无时不在。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不能放过能够给新闻“家常菜”提色的细节描述,要多挖细节。

要让新闻“家常菜”更“鲜美”,它的“直接引语”就要更加“原汁原味”。西方新闻教科书把直接引语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报道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实上,与从记者口中说出的话相比,直接用受访对象的语言,会让报道更真实、可信,也会让报道更鲜活,这盘新闻“家常菜”自然也就更加“鲜美”了。

二、让新闻报道这盘新闻“家常菜”更“营养”,需要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引导

“家常菜”色香味美固然重要,但“营养”还是第一位的,否则沦为“垃圾食品”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何让新闻这盘“家常菜”好看、好吃又营养?恐怕需要一些向上、向善的力量来温暖人、鼓舞人、激励人。

让新闻报道这盘新闻“家常菜”更“营养”,要善于“发声”。伴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对暖新闻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和关注。为了跟得上百姓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暖新闻的打造上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记者要善于“发声”,让温暖传递得更广、更远。

让新闻报道这盘新闻“家常菜”更“营养”,要敢于“亮剑”。一篇好的新闻该有感情的温度,更该有理性的力度。这理性就是要针砭时弊,就是要对假恶丑敢于“亮剑”。某记者曾经卧底网约车微信群几个星期,假装乘客跟各类网约车司机打交道,跟网约车平台打交道,跟主管部门打交道,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出了一篇内容扎实的南京网约车市场乱象的深度调查报道,报道一出,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也促使主管部门大力整治,还南京网约车市场一片洁净……这样的新闻“家常菜”就不愁缺乏“营养”了。

让新闻报道这盘新闻“家常菜”更“营养”,要勤于“捕捉”。一盘好菜,“营养”是否会流失,往往在一念之间、一瞥之下。曾经在地铁站看到单亲爸爸带自闭症儿子卖花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与同事一起放弃回家,就地采访报道。报道出来后,来自南京四面八方的人都汇集到那一地铁站口买花救助这对异乡父子。这篇报道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让全中国都知道南京有多温暖。这盘新闻“家常菜”的营养在于捕捉到了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的闪光点,也照亮了人心。

让新闻报道更“鲜美”、更“营养”,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更有温度、更有力量;才能影响他人、照亮他人;才能被人喜欢、被人接受。

总之,要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原则基础上,把握好新闻的时、度、效,让新闻成为有色、有香、有味、有营养的佳肴。

(作者单位: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龙虎网)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新闻报道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