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
摘 要:江苏高考改革紧锣密鼓,大家都在观望、猜测今年会有什么变化。现代文阅读里的论述类成了焦点之一。论述类的选文方向、题目特点、新的变化是其中的最受关注的内容。本文着重从以上几点展开。
关键词:论述类;选文;题型;备考启示
1.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选文上有何特点?
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选文上就篇幅而言,以一千字文为主,《中国建筑的希望
》1125字,阅读量适当,篇幅小,思路清晰;就体裁而言,有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以论文为主,人文色彩浓厚,有现实启迪意义,对考生具有较好的思想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经典论著的要求。比如:13年叔本华的哲学论述《论名声》论述生命的价值取向,14年《乾坤草亭》借传统绘画谈艺术境界、生命境界,15年《罗丹的雕刻》借雕刻谈艺术和生命,16年《成人不自在》借中国古代名著人物谈生命的成长与社会规则,17年《从脸谱说起》借京剧脸谱谈舞台艺术的创作规则与突破,18年《中国建筑的希望》谈中国建筑的文化自信。近几年的选文这几个元素特别突出:生命意识、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密切符合《考试说明》语文命题指导总体思想中的: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不同于全国卷的电视频道、数字化记忆,浙江卷的讯息传播,北京卷的人工智能、天津卷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等现代色彩更浓郁的主题。
我们和广东卷走得比较近,13年广东论述类主题是山水画,14年江苏文人画;14年广东访谈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18年江苏梁思成谈建筑;15年广东卷是说文化的生与死。16年之后并入了全国卷。值得注意的是,18年的全国1卷讲诸子之学,也可佐证全国卷亦在借鉴江苏卷。
美国《国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说:“了解我们的文学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如何增强想象力和对伦理的理解。”美国立国不足三百年尚且如此重视文学遗产,我们国家更是应当重视。
2.命题的重点是什么?主要题型有何特点?
江苏卷命题从考点上讲,重点放在了理解、分析综合上,体现在题目类型上,《考试说明》是这么表达的: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前一个含义更倾向于定义,后一个含意更倾向于意蕴、寓意、内涵。
近三年考的是短语的内涵,16:西天取经的寓意,17年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18年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考查重要短语或句子的含意在实际命题中是选择那些集中反映作者的观点或概括性较强的句子考查,答题多要求从句子所在的段落乃至全文的大語境中探究其意。
而对于一个词语含义的考查的特点是:要么1个词语的多层定义,比如《乾坤草亭》“个”的三个层面,《从脸谱说起》“谱”的三个层面;要么是多个词语的各自含义,比如《论名声》立功、立言的区别,《成人不自在》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的区别。重点选那些能够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考查。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事件现象的原因
如18年17题: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15年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答这种题型的重要手段是逐段逐句的分析。比如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要划分第二自然段:一是由于西方坚船利炮的攻打和中国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导致的社会风气崇洋媚外,二是部分建筑师鄙视中国建筑,三是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缺乏了解,综上三条因素导致低能儿出现。
首先整体感知,从整篇文章入手,猜透作者写作动机;其次要从小处着眼,找准区间,逐句的深度阅读,留心文中出现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全面领会作者意图。
(3) 把握文章的论述思路
论述思路题几乎是江苏卷的必考题。考查角度既有对全文论证思路的梳理,又有对某一段内部思路层次的分析。今年并没有考。或者说今年并没有直接考,而是变相考。
如18年第一题“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实际上离不开层次梳理。
第三题就和全文思路有密切关系。全文:千年风韵(1节)—百年弯路(2节)—近年的反思(3节)—当下的希望(4节),不自觉(12)—自觉(34),不自信(12)—自信(34)答案就是从思路中梳理出的。
因此即便不考全文思路,也建议学生要把握全文思路,弄清作者的思维流程,看清是怎么一步步突出中心的,从宏观上把握全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一边读文章一边概括每段内容,并把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归纳起来,抓住标志性词语,弄清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分成几个层次,还原作者的思路图。
3.江苏卷的命题特点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
(1)强化论述类文本阅读意识,把握好思维路径。
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再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抓观点句、中心句、段首领起句、段末结论句、过渡句等,它们常常是筛选答题信息的区域。阅读的时候圈点勾画,瞻前顾后,比照辨析,做好旁批。读了一遍之后争取:理出大致思路、让重点信息浮现出来。
(2) 依据题型总结解题规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类型化特点很强,无非就是理解概念或句子题、梳理思路题、分析概括观点态度题等几种类型。对每一种题型,从审题到答题都应有针对性的研究、规范化的训练。
(3)2014年开始,江苏《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要求调整说明,文本阅读增加了“鉴赏评价”和“探究”两个层级,在论述类上对14、15命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16、17、18又有所淡化。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2]1983年美国《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