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利
地理学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到国际交流合作,都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从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战乱,到每天收看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最主要、涉及信息量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为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除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外,我认为把诗文欣赏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设意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巧设意境,把诗文欣赏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中,先从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导入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诗文描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继而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坐地日行八万里”,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原来地球是运动的。再让学生比较“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坐”、“行”二字,分析说明静坐不动的人为什么一天能“跑”八万里?人人积极参与讨论,结论会在学生的争论过程中产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通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牢牢记住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八万里,还可以知道地球是运动的,且自转周期为一天。这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难点简单化。
教学中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仅让学生能容易理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陆地自然带的知识学习,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理解,选择一些切近生活的诗句来说明,情况就会改变。如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说明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抽象的理论就会立刻变得直观起来。即随着地势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再利用学生在郊游或爬山时对这一现象的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经过对照—分析—辩论—总结,教学难点得以易化,知识理解得以升华。在讲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以用“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这句诗词引入,使学生会一下子明白,自然景观的差异,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引起的,纬度的差异会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因素是热量。再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利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导入新课,并分析其原因,说明古人之所以有这种感叹,是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因素是影响人类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便有了这千古名句。这样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地形成为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最突出的因素。
三、通过诗文欣赏,陶冶学生情趣,激发学生了解自然奥秘的热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虽然都是描写农历二月,但景象却大不相同:江南已是万物吐绿,百鸟鸣唱,杨柳吐绿;相反,地处边陲的内蒙古五原县,却春风未度,嫩芽待发,依然处在空寂、萧条的残冬之中。反差强烈的诗句对比,使学生从古代文人的妙笔之下,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求探寻自然奥秘的热情。通过诗句对比,学生可以掌握我国南北春季来临的时间各有早晚,在同一时间气候互有差异。在赏析诗文的基础上,再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课后,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留出思考题,启发学生通过赏析诗文巩固知识,把教学效果推向高潮。
四、通过诗文欣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如:由于路途遥远,山岭阻隔,于是“春风(夏季风)不度玉门关”,使得大西北难以沐浴到夏季风带来的雨露,结果就出现了“大漠孤烟直”、“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广袤沙漠。这说明位置、地形等环境要素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借此向学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因为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地理环境中的某种要素,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由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卢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底蕴厚重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輔助材料,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诗文欣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能轻松愉快的学会地理知识。只要我们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这种教学辅助手段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