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在千百年的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展现出新的姿态,十分适合将其融入到基础教育之中。
进入小学阶段后,学生开始正式接触“写字”,若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这一阶段渗透书法教学,那么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日常练习实现熟练写字,还能够在无形中传承传统文化,将书法艺术融入血脉之中。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无纸化办公”“无纸化服务”等“无纸化”变革成为时代热词,这种发展固然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但也拉远了人们与书法的距离。虽然在选拔教师时,学校一直都很看重教师的板书能力,但真正具备良好书法素养的教师仍在少数,且具备这种素养的教师大多集中在语文教师群体中。如此一来,小学生在语文之外的课程学习中很少能够得到书法方面的指导,其对书法的认知自然不全面,甚至会产生“只在做语文作业时写好字就行了”的想法。因此,在打造书法特色学校时,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全覆盖”的原则,将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当做书法教师看待,通过提升全体教师的书法素养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书法教学。
例如,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就借助沭阳县是中国书法之乡的优势,组织教师向书法协会的会员学习书法知识,并任命身为中书协会员的孙昊老师担任学校长期的培训教师,在每周二定期对其他教师进行书法方面的培训,每周三上午学校教师也会进行书法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在长期的坚持下,不仅使我校教师得到了能力方面的提高,还激发了教师的书法兴趣,学校教师经常成群结队出入书法室,有些教师还会出于个人爱好,利用课间时间在教室黑板上誊写古诗词,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着学生。
落实校本课程,营造墨香氛围
首先,以往的小学教育通常会将书法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由语文教师担任教导、监督学生进行书法练习的角色。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形式并不是书法教育的最佳方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要为之单独开辟校本课程,并搭配相应的校园氛围建设,使学校从内到外都散发“墨香”,继而实现打造特色学校文化的目的。例如,我校目前正在使用的书法校本教材是《规法汉字书写训练》与《荷韵经典》,前者用作学生的日常书法练习,后者收录了许多中华经典篇章,功能较为丰富,是一套可读、可写、可画、可唱的教材,其中收录的内容由学校教师共同挑选,并由孙昊老师誊写,可用作学生的综合性书法学习。
其次,在校本课程创建好之后,学校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硬件准备。例如,在打造书法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校专门建设了四个专用书法教室,四个教师毛笔练功房和一个专用书法展厅。这几间特色教室都有专人负责,长期向教师与学生开放,室内备足笔墨纸砚,随时供师生练习。
最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学校还可以大量使用书法元素对校园进行装饰,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书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书法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例如,我校邀请了许多书法大家为校园景观题字,在遵循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美感的基础上悬挂各式牌匾,并建议教师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校园内的各色书法作品,借此为学生讲解不同字体的来历与特点。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小学生不仅懂得了什么样的字是好看的字,更懂得了书法作品要如何与生活景物相搭配,其对书法的欣赏境界也会有所提升。
渗透书法教学,打造荷韵校园
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离不开写字,在集中开展书法课程之余,学校应使用适当的手段让学生在平时写字的过程中也能练习书法,做到写字与书法不分家。例如,为了将书法教育渗透到学生写字的每个时刻,我校开展了“精品作业”计划,即组织全体教师为学生的作业增加评分项,要求学生在完成任何一科的作业时都要做到“好好写字”,并由任课教师对学生每日作业中的书法表现进行评分。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利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机会进行书法练习,鼓励师生双方互相监督。
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与书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利用传统节假日的契机感受更为浓烈的书法氛围。例如,我校在每年的春节假期前夕,都会组织师生开展“写春联”的活动,并通过““找春联””赏春联”“写春联”“送春联”等活动将师生的书法作品送入学校附近的社区,让学生在民俗活动中感受书法的魅力。除了节日活动外,学校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书法元素,进而更加懂得如何将书法与生活融为一体,实现在生活中感悟书法。
綜上所述,打造书法特色学校不只是开设书法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校园中营造全员参与书法练习的氛围,让全体师生都热衷于书法。为了鼓励师生自觉参与书法活动,学校主要可以从加强师资建设、落实校本课与渗透书法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教师书法素养的提升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通过校本课程与日常书法练习的相互渗透让学生习惯书法练习,最终将书法视为爱好,视为人生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