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斌
摘要:天窗维修制度是解决铁路设备建设,维修运营和行车安全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在铁路行车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天窗维修实施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
关键词:工务系统;天窗修;铁路
1 工务天窗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天窗实际利用
1.1.1 天窗作业项目未全部纳入天窗计划作业
操作单元在天窗外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绝对天窗维修概念”尚未在各级得到全面确立,特别是在一些车间和工作场所仍然缺乏理解和抵制,工作项目以外的区分和定义的观点还不完全清楚,始终想要使用规则打“擦边球”。
1.1.2 提前预报天窗需求,与现场作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天窗计划的提交过程一般如下: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重点工作安排,维护月度计划提前一个月提交,维护周计划根据工作量计划提前一周提交。维修日计划根据现场工作的具体安排提前一天提交每日计划。在这个基本过程中,计划的操作项目和位置是不确定的和暂时的,这很容易导致天窗操作项目与月度计划和周计划不一致。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缺乏天窗计划报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大多数是“撒大网”,不能满足维护操作建设的要求。
1.1.3 天窗点遇节假日、暑运、春运和军特运等情况取消
火车的延误导致天窗点的提前、推迟或取消,这导致操作单元中天窗维护管理的困难,并且布置在工作区域中的日常计划与操作不一致。其中,军特运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其路径是相关的,相邻的站线无法实现运力最大发挥。
1.1.4 天窗图定时间段不合理对工务养护不利
尽管天窗地图的时间由运输部门和设备管理单元共同设置,但由于各种原因,天窗时间段不适合移动钢轨或增加者整修的难度和风险。天窗不合理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天窗时间不满足无缝线路温度的条件,无缝线路运行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冬季夜间工作时轨道温度与设计轨温相差较大时,容易发生断轨事故,安全压力大;其次,工人在夜间上下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路肩视线不佳而容易打滑,增加了人身安全的风险;第三,由于铁路工人经常性夜间作业,作息不规律,对身体健康、子女教育、照顾老人、家庭和睦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天窗计划管理粗放
在原始的天窗维修管理中,仅根据既定天窗进行布置,而对具体的工作量布置,操作性质要求,作业现场控制等没有具体的管理要求,导致施工缺乏过程管控。
1.3 维修与施工不能有效结合
当维护计划与施工计划相结合时,运行要求缺乏明确的规范,二者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步,导致维护运行无法充分利用有利的施工天窗的条件。
2 应对工务天窗修问题的策略
2.1 合理安排“天窗”时段
进一步优化列车运行图,将“天窗”积分纳入“运行图”,并按图给出分数,以免随意取消“天窗”积分。由于人为因素,取消繁忙交通,事故抢险,自然灾害等“天窗”要点时,应及时补齐。当“天窗”的位置改变时,应提前通知工务部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天窗”点应根据季节合理安排和调整。夏季应避免在13:00至16:00的高温时期,冬季则应避免在凌晨4:00至6:00的寒冷时期。同时,工务部门应当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增加设备投资,改变维修方式,严格定义设备大修,整修和临时修的工作项目,将维修分开,将体力劳动改为“机械修”和“小集中修”。
2.2 推行枢纽“全天窗”集中维修
针对长期以来枢纽地区在运输和维修上存在的困难,确立“两个优化”的基本思想(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化和天窗组织方式的优化),形成“四个有利于”的战略目标(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改善设备质量,有利于促进联合部门的管理和联动及“两高一低”的目标(提高设备质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从而在检养修分开、集中组织、专业维修层面解决了运维矛盾。在枢纽区域,确保整体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枢纽的平稳有序,优化生产组织方式,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将检修与专业维修分开,将日常生产从原来的工作区分开,简单的操作转变为车间领导,集中、高效的组织,利用车间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维修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维护项目和影响范围制定综合天窗计划。车站应结合维修面积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根据维修周期的要求,整体安排维修天窗计划,以达到定期覆盖设备检查和维修的目的。在集中化组织的基础上,创新枢纽天窗的组织方式,根据设备维修需求的优先顺序、病害处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建立天窗组织模式,调整天窗时长,综合利用天窗对设备进行集中处理。
2.3 提高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
一是加强对“天窗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天窗设置”、“天窗调整”、“天窗维修”施工(维护)现场指挥等问题,应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以改善现场环境。二是提高设备维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配备特殊情况下维修所需的设备,提高“天窗维修”的利用率。
2.4 健全管理考核机制
一是根据集团公司和本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天窗维修”管理办法,使“天窗维修”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真正达到“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目的。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窗维修”计划,实现天窗的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天窗维修”的“三关”(组织实施,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三是完善考核项目,增加对“天窗维修”管理人员的考核,提高“天窗维修”的利用率。
2.5 天窗施工作业管理
2.5.1 天窗点内两个以上的维修车间在同一区段或车站内综合利用天窗时,段应针对每个施工项目,施工地点,影响范围,行车运行情况等进行合理安排,制定安全措施并将其提交运输部门进行审查。运输部门应当召开天窗初会,合理安排各设备部门的维修范围和安全卡控制措施,确定总负责人,协调各维修车间,明确分工,充分利用综合性,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使用天窗。
2.5.2 天窗集中维修的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在天窗点内提供足够的工作量,并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天窗工作量和安全卡控制措施,并按照批准的工作量集中足够的人力和机械来完成施工。根据每次集中维修的特点,确定评估项目,每天分析施工进度和竣工统计,并结合集中维修的施工日期对日常施工进度进行倒排,并进行分析与之相反,应进行评估,以提高评估强度,提高建筑天窗的利用率,并确保集中维修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作为工务部门,要改变观念,放弃一切不适合“天窗维修”的方式、方法和习惯,调整生产布局,加强管理,提高“天窗维修”的运行效率,确保人身和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兴寨,陈鹏.西安铁路局工务系统"天窗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01):20-21.
[2]赵兴寨.提高铁路工务系统“天窗修”利用率途径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4,(32).
(作者单位:中国鐵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