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愚
9月30日,电影《攀登者》正式上映。这部取材于中国登山队1960年、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经历的影片,在上映前就曾引发广泛关注。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吴京 饰)和曲松林(张译 饰)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 饰)的帮助下,带领一些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攀登珠峰并不仅仅是攀登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涉领土归属、国民信心、国际形象,是政治任务,也是民族使命。所以,哪怕知道困难重重,也敢于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便是中国的攀登精神。
作為一部主旋律商业大片,主旋律是否能够“声入人心”,取决于这部商业大片是否“好看”。《攀登者》是登山题材,从类型上说,它是挑战片+奇观片。这也意味着《攀登者》必须做好两方面。
其一,在文戏上,让人物的攀登动力具有感染力,让人物立得住,让故事的起承转合具有说服力。《攀登者》略写了1960年的这次登顶,将它作为一个背景,详写的是1975年的这次登顶。1975年登顶之所以重要,除了国际形象、国民信心、珠峰科考等因素外,编剧还设置了一个戏剧冲突,即1960年的那次登顶,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国际登山界纷纷质疑,并不认可。1975年的登顶,便是中国登山队重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契机。这便丰富了登顶的动机,更为“人性化”。
其二,在视觉效果上,为观众创造奇观,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珠峰的极寒、极陡、极险,如此才能凸显出登山运动员不畏生死、不断攀登的精神。电影前后共有五次大场面,都呈现得惊险刺激、震撼人心,基本上达成了这一效果。
《攀登者》并不避讳牺牲的呈现。中国的登山精神、登山事业,是几代人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来之不易,尤显珍贵。电影传递出的中国“攀登精神”,是一次回望,是一次致敬,更是对后辈的一次提醒:攀登精神,莫失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