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很早就受到毛泽东诗词的熏陶和胸襟的影响,不仅爱好和喜欢毛泽东诗词,也善于领会和活用,常常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用得恰到好处。
“风景这边独好”
2013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富有感情色彩地说:“这里,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下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
这段词句,出自毛泽东1934年夏所作的《清平乐·会昌》。正受打压在江西会昌“养病”的毛泽东,在词中却一扫郁闷心情,情绪舒畅,透露出他百折不挠、斗志弥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对挽救危局、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强烈自信。
习近平引用该词并引申发挥,用“风景这边独好”来点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所呈现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表达了对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憧憬。
同年的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几次引用“风景这边独好”来表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同时,他对当前形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经济发展这边风景独好,环境和空气质量,我们这边实在还是成问题。”
“敢上九天揽月”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空间技术成就展览。听了“蛟龙号”潜航员的介绍,习近平高兴地说“上天入海,这就叫‘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当年6月11日,習近平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即将出征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壮行,他说,你们“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1927年10月,年过而立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65年5月,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时重返故地,写下了饱含着对峥嵘岁月无比怀念和对未来革命征程豪情满怀的经典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近年来,我国航天与深潜事业的发展交相辉映,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气概的想象已经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习近平化用毛泽东的著名词句,改“可”为“敢”,一个“敢”字,气魄宏大,力重千钧,旨在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敢字当头,勇担重任,再创新的辉煌。
“乱云飞渡仍从容”
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和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殷切寄语企业家:“希望两国企业家把握机遇,把众多合作潜力全面转化为互利共赢的实际成果。‘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家的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地位。”
“风物长宜放眼量”,语出毛泽东1949年4月所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其中“风物”本谓自然风光与景物,此处为双关语,兼指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对此,都应该放开眼界去观察衡量,从长远、大处着眼,也就是从未来、全局着眼,胸襟开阔,保持健康、开放的心态。习近平引用这一饱含哲理的名言,是希望企业家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着眼长远,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乱云飞渡仍从容”,语出毛泽东1961年9月9日(秋收起义34周年纪念日)的题照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习近平引用这句诗,表现的是在国际国内环境都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所应秉持的定力与信心。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乱云飞渡”的内涵与当年毛泽东诗中的喻意也有很大不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日中国面对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作为“中国号”巨轮的领航者和驾驭者,习近平一再告诫全党同志,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摘自《党史博采》2019年第1期 李光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