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能效仿“越南模式”吗?在河内举行的“金特会”将这一话题带火了。越南权威学者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越南翰林院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杜进森和翰林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前院长武大略,听他们谈越南、朝鲜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年近七旬的杜进森是越南最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有越南外交人士告诉记者,陈大光担任越南国家主席期间,经常就越中关系问题咨询他。如今,杜进森依然活跃于中越学术界。武大略则是越南知名经济学家,长期关注越南與中国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
武大略分析,越南和朝鲜的经济体系不太一样。越南以前一直都是农业国,后来才发展旅游业和一些小型手工制造业,并且十分依赖国际贸易。相对而言,朝鲜的工业比革新初期的越南发达,所处的地缘环境也比较特殊。越南也曾遭到美国禁运制裁,但程度远比不上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力度。1975年完成统一后,没有西方国家援助的越南能获得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因此我们依然延续了经济增长。而朝鲜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状况更为严峻。朝鲜不应按照某个具体国家的模式去发展,必须要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如果说越南从贫穷到发展的道路能给予一些经验,那么就是要把市场经济的大门打开,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1986年,越南共产党召开六大,拉开革新的大幕,开始在国内寻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方式。越南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出台“第三计划”以支持工业发展,对价格、工资、货币进行同步改革,这些措施让生产力一步步得到解放。1995年后,越美建交,美国解除禁运,这让越南有机会融入地区和国际社会,经济也开始快速发展。通过革新,以前的粮票、布票如今早就进了博物馆;作为一个农业国,越南过去国内大米不能自给自足,现在已成为主要大米出口国。
杜进森透露,现在的朝鲜与越南革新的第一阶段(1986年-1995年)情况很相似——朝鲜也面临制裁、禁运,国内实行计划经济。朝鲜领导人此行访问越南一定会得到很多启发:在国际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如何从内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朝鲜的旁边有中国和韩国,一旦它选择开放,会得到很多投资与资源。
(据中新社 3.5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