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会强
1990年我参加审计工作,至今已近30个年头。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眼前不时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到了退休的那一天,领导和同志们给我开欢送会,让我讲讲工作几十年的人生感悟,而我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像我这样工作简历简单到只有一句话的最基层、最普通的审计人员,对自己“从一而终”的审计工作该会有何等的留恋呀!
这30年,我们汝阳县审计局从最初的人手一把算盘到后来的一人一台电脑,再到现在联网审计系统正在全面部署,我见证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审计机关审计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不平凡历程。
钟情的算盘
1986年,听说我考上财会学校,将来要当会计时,年迈的外婆颤巍巍地伸出大拇指高兴地说:“中,学会小九九(珠算口诀),养活十来口!”上第一堂珠算课时,老师就郑重宣讲周总理的教诲:“不要把算盘丢掉!”在校学习期间,天天练习打算盘至少两个小时。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局里配发的第一件办公用具也是算盘。
算盘,曾经是审计局业务股室办公桌上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那时,每个审计人员办公桌上都有一把算盘,老审计们用的是又长又宽的七珠大算盘,而我们陆续分配来的新人用的多是精致一些的五珠小算盘。审计项目一开始,办公室里便不时传出拨动算盘珠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或急或缓,或独奏或和鸣,清脆悦耳,同事们给予“审计交响乐”的美称。手指熟练地拨动着算盘珠,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小九九”,算出了一本明白账,审出了盈亏实情。大家偶有闲暇,便会仔细擦拭自己的算盘,使其保持一尘不染。其实那时也有计算器,但大家用惯了算盘,总是对计算器不屑一顾,而对外行人看来笨拙的算盘却情有独钟。那时候,审计人员没有算盘,就好像现代人没有手机一样,无法工作,无所适从。
神奇的电脑
1993年年底,局里斥巨资7.2万元购置了一台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和一台日产夏普复印机,用于印制审计文书和审计证据。局里对这套高科技设备特别关照,专门为它装修了独立的房间,地面铺装了地毯,室内安装了空调,墙上安装温度计、湿度计等,进入室内要换鞋,不用时还要盖上红绒布遮盖防尘。并规定除文印员外,其他人员“闲人免进”。要知道,那年代人们冬季取暖还是用煤火炉子呢!而说是斥巨资也一点不为过。那时县财政正常拨付的人均公用经费一年才4000元,对于不到20号人马的县审计局来说,真的是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了。这之前,局里仅有一台又老又旧的油印机,由于使用麻烦且效率很低、印刷质量不高,只有需要印制带紅头的行政文件和业务文书时才使用,其他审计文书和材料都是审计人员手工誊写或者记录的。有了这台电脑,大家把手写的纸质审计报告等报送到文印室排队打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台电脑也只是作为文印设备使用,并未发挥其作为审计技术手段的作用。尽管如此,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还是鼓舞人心的!
呼之欲出的联网审计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各单位的办公手段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2005年左右,县审计局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每个股室配备一台电脑,带着“不懂计算机将失去审计资格”的紧迫感,积极组织和选派审计人员尽最大可能去参加县人劳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操作培训等。记得有一年冬季,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并考试发证,全局人员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洛阳613研究所集中培训了整整10天,普及了电脑基本操作技能。这一阶段,大家学会了用电脑编制底稿、编写报告、设计表格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处理等。管文印的小王把全局的电脑联成局域网,共享打印机等。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点击“打印”,审计报告居然就在文印室打印完成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变成了现实,令人叹服高科技的神奇,同时更对审计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充满无限期待。大家也逐步习惯用电脑直接编写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013年,全省从地税审计开始,尝试联网审计。省审计厅直接从省地税部门采集全省的地税征管数据,然后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整理,并结合审计思路建立了相应的审计模块,交由各市县组织审计。虽然这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联网审计,但在督促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逐步掀起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学习探索和尝试运用的热潮。
近两年,我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筹资160多万元,建设了计算机信息化机房、网络视频会议室,购置了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金鲁班软件、广联达软件,更新了办公电脑,为业务人员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审计技术手段不断增强。今年又开始在县直各预算单位和乡镇政府部署联网审计系统。如今,除了办公桌上的台式电脑,每个审计人员还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家基本掌握了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扶贫审计、环保审计等多项重大审计项目中广泛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审计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使真正意义上的实时联网审计呼之欲出!(作者单位:汝阳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