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植荣
英国年轻人驾照拥有率比10年前下降三成
拿一本驾照,这是中国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但在发达国家,会开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少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学车的意愿。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对比美国1983年和2010年两组数据,在1983年,18岁居民拥有驾照的比例是80%,到2010年降到60%。而70岁以上的人会开车的比例在1983年是47%,到2010年增加到80%。这组数据显示,美国年轻人在几十年前热衷于考驾照,而现在考驾照的热情开始降低。由于学车的年轻人逐年减少,会开车的老年人去世后不能全部由会开车的年轻人替补,这将导致全民驾照拥有率出现下降趋势。
英国牛津大学的高登·斯多克斯的一项研究也显示,20岁~30岁的英国人驾照拥有率比10年前少了30%。
就是会开车的年轻人,他们开车的机会和开车的平均公里数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根据美国智库先锋集团的报告,在美国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中,16岁~34岁的人乘公共交通的人在2001年到2009年间翻了一番。
2012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进行了一项研究,在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20个发达国家的单辆汽车行驶公里数开始减少,私家车拥有率也开始下降。
美国大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私家车拥有率就逐年下降。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2012年美国有9.22%的家庭是无车族,而2005年这一数字是8.87%。无车家庭比例最大的纽约市56%的家庭无车,华盛顿38%的家庭无车,波士顿37%的家庭无车,费城33%的家庭无车,旧金山31%的家庭无车,巴尔的摩31%的家庭无车,芝加哥28%的家庭无车,就连汽车城底特律也有26%的家庭无车。
英国伦敦私家车拥有率从1992年开始下降,在英国其他城市,私家车拥有率则从2005年才开始下降。欧洲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私家车拥有率下降由多种因素造成
发达国家年轻人驾照拥有率和私家车拥有率降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养车成本上涨,让一些人不想拥有车。油价、燃油税、保险费、房价(车库)等养车成本越来越高,私家车支出已成为继住房支出之后的第二大家庭支出,如果没有刚性需求,养一辆车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年轻人压根就没想将来自己买车,当然也就没有动力去学车了。
其次,公共交通发达,私家车实际用途不大。在过去15年里,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基础建设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其中轨道交通的份额从15%增长到23%。不少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四通八达,很多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营,出租车供给充足,如果在城区居住和工作,根本用不到私家车。
例如,英国伦敦人口只有880万人,就有11条地铁,总里程402公里,有270个地铁站,一些线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营;有673条公共汽车线路,19000个公共汽车站;有23000辆出租车日夜穿行在大街小巷,另外还有42000辆网约车;伦敦智能桩共享单车系统有13600辆自行车,839个桩站。
第三,交通拥堵、停车难,降低了人们拥有车辆的欲望。过去,不少富裕市民到郊区购房居住,因为郊区安静,环境好,这样的家庭必须有车,因为郊区可能没公共交通。但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之车位难寻,如伦敦金丝雀码头商业区有10多万就业人员,可停车位只有3000个,最多允许3%的人开车上班,于是,在郊區居住的人又向城区回流。在城区居住又在城区上班,就不用养车了,通勤用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即可。
第四,环保意识提高,很多人尽量避免用汽车。在目前各种交通方式中,私家车是效率最低的。同样的道路空间,私家车每小时最多通行2500人,而公共汽车可通行5000人,轨道交通可通行50000人。私家车通行效率低,要浪费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污染。
在经合组织国家,公路交通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23%。出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不少人开始放弃汽车,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不想开车到公路上添堵排污,当然就没有学车的欲望。
第五,在社交方面,互联网替代了汽车。密歇根大学对15个国家的研究发现,网瘾大的年轻人中的驾照拥有率比其他人更低。这些人认为,汽车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过去,汽车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名片,要想把自己与社会联系起来,靠开车到处去交往;而现在,互联网把自己与世界沟通起来,无须再把汽车作为社交工具了。在美国,18岁~34岁的人群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认可在社会沟通方面,互联网替代了开车旅行。
第六,网购替代了开车采购。咨询机构IMRG的报告显示,从1995年开始,英国开车到超市购物的人逐渐减少,到21世纪初,英国有六分之一的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依赖网购,私家车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下跌。
当然,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拥有驾照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私家车拥有率保持稳定,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交通要落后很多,出行主要靠私家车。
静心荐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