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发展策略

2019-09-10 17:09:59王晓玉
关键词:创新性融合信息化

王晓玉

2010年之后,大众对于教育的信息化推进变得愈发强烈。在研究了过去二十年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人们从理论层面发现,二者之间的整合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教学的创新性方面依然急需改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生源众多,教师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一线教师课业繁重,抽不出时间去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构建符合一线教师采纳的信息化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一、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存在的误区

(一) 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叠加。将信息技术融入现代化教学中,指的不仅仅是将课本中的内容通过电脑、手机或者大屏幕体现那么简单,此种教学方式不能实现二者的融合性,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更好的辅助教学。在学生进行问题的猜想、分析、概括、总结、创新等思维活动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他们向更深层次学习。假如只将信息技术生搬硬套至教学中,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教学上的负担。

(二) 忽略教育教学本身同时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在进行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时,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进行考虑,要时刻意识到教学的主体性。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重信息、轻教育,出现了为了信息化而进行教学的做法,没有真正的立足于新型教育为基础去考虑改革的重点方向,合理的进行信息化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 忽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同时过分依赖信息技术。随着多媒体的大力发展,有效增加了教育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掌握好信息化教学的尺度,如果教师一味重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启发性,学生们面对种类繁多的多媒体教学,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就得不偿失了。

二、 制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原因

(一) 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无法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一些老师面对新事物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尤其是教学中的一些新方式和技术,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他们看来,只要将知识转嫁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便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老师既是知识的传递方,也是学习者,因此只有去吸收崭新的知识,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不断进步。

(二) 教师受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制约。信息技术在中国的起步很晚,一些教师进入教育领域后才开始接触,不仅如此,中国教育界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业务培训时,培训的知识非常有限,学校只是派了一些教师代表去学习,回来再对其他同事进行培训,效果不太理想。还有一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途径是通过自学。所以,一部分老师在学习之前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导致培训的成果良莠不齐,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更别谈在教学中进行应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及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三)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一味依靠“等、靠、拿”。在漫长的教学中,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手法,不具备良好的约束能力,在学习方面觉悟度低,即使教师给她们创造了个性化环境和良好的学习资源,也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状。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如若他们不改善自我的学习习惯,就不能进行高效地学习。

三、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发展策略

(一) 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创新同步进行。随着教学系统的日趋复杂,教育工作者们要将有益于教育的部分汲取过来,摒弃不良的部分。总之,实现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根基在于教育教学。所以教育专家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和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的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加速信息化教学的革新。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结构如图所示:

(二) 构建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师资队伍。现如今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导性,但是老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和传授者,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提升自我业务水平,注重信息化知识的汲取和提升,创新教学思维,对自身定位不能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上,而是同时不断的学习当今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并将所学之物融入至教学中,实现教育的创新性,如图所示。

(三) 构建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为了确保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培养出创新思维较强的人才。在评估教学质量时,要看重学习这一过程,建立“为了学习”评估体系。在最新的教学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数据进行高效的收集,以便分阶段对学生动态进行评估,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上,将评价的对象定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关注不同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习方式,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技巧,弱化原有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将“促进学习”的功能加以突出,如图所示。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实现教学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时,要通过树立教育的创新性思维和良好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良好的结合,打造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共享系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发挥老师的辅助作用,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新时代学生。

猜你喜欢
创新性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30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08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