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超
青春,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只是一叶小舟,黯然逝去,不曾有留恋。登封五中,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一段旅程,是一段关于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的珍贵记忆……
前几天,从网上得到消息,我的母校登封五中即将“消逝”,内心五味杂陈。母校承载着我的青春,如果母校“消逝”了,那么我又该到哪里去寻找校园的记忆呢?
登封五中总面积近三万平方米,坐落于登封市西部重镇大金店镇北部的凤凰岭上,背靠挺拔俊秀的嵩山少室山峰,弯弯曲曲的颍河像一条丝带似的向远方飘去;南傍历史悠久的大金店古集镇,207国道和323省道在大金店交汇,是郑州通往平顶山、洛阳等地的交通枢纽。
登封五中创建于一九五六年秋天,其前身为大金店完小附设的初中班,时称“戴帽中学”。一九五七年在大金店北部的凤凰岭上建设新校址,教室、礼堂、教师办公室(工字楼)均为砖瓦木结构;一九七○年,学校易名为大金店完中;一九七五年,学校试办理论班、机电班、财会班、文艺班、农机班、红医班等专业班;一九七八年暑假后,登封五中初中部被撤销,仅留高中部,并易名为登封县第五中学;一九八○年,登封五中压缩普通高中班,开始创办美术专业班;一九九一年暑假后,登封七中也并入登封五中。至此,登封五中历经了六十三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俭办校之路;走上了一条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之路;走上了一条改革发展、全面振兴的科学探索之路;走上了一条“桃李满天下,誉满名就”的成功之路。今天,登封五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被光荣地载入了史册。
我是一九七六年上的初一,一九八○年参加的高考。在校期间,学校已经是最好的模样,环境幽雅,设备完整,师资雄厚,教风严谨,学风端正,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是一所具有明显特色的市属农村普通高中。“今天,我以五中为荣,明天,五中为我骄傲”这就是登封五中的校训。
怀念五中,思念母校。
我印象中的登封五中校园,东大门向南是一条长约三百米左右的沙子土路,后改为南大门,在大金店粮店的西边。校园南部的东、南、西各有一个大操场,我的初高中的体育课,篮球、乒乓球、排球、单双杠,长短跑、早操、课间操等健身活动就是在那里进行的,在那片热土上,曾经留下了我们许多滚烫的汗水和青春的脚印。还记得在高中一年级的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年少冲动的我报了个一万米长跑的项目,以前真没有跑过。在长跑比赛中,我也曾一马当先,快步如飞,当我跑完了几圈后,就有些气喘吁吁了,慢慢地,参赛的大多数同学都跑在了我的前面。我没有气馁,没有丧气,鼓足勇气,继续前行,跑步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场外有同学高喊让我退赛,我执意不肯退场。我强装骨气,忍受着身体的高度疲劳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决心要坚持跑完这场比赛。长时间的奔跑,累得我筋疲力尽,两眼发黑,神情恍惚,越跑越慢……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也模糊了我的双眼,眼睛也只能看到跑道的白线,其余的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仿佛世界也静止了一般。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跑到终点!当坚持跑到终点时,我瘫坐在了地上。这次长跑比赛我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能够坚持跑完一万米跑道。
在南操场的南边是一座工字楼,那是学校领导办公、住宿的地方。南北向四排教室就在学校的中心位置,每排四间教室,中间有一条宽阔的石子路,我初高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教室东边是公共厕所,北边是教师寝室和学生寝室,西边是礼堂、食堂、菜园,西北部是校办工厂。在第二排中间路上的桐树上挂着一个子弹壳做成的钟,钟声就是命令,它伴随着我们,指挥着我们,陪着我们度过了中学生涯,他给了我们作息时间,给了我们学习的规矩和规则,给了我们無限的快乐和莫名的忧伤。
记得我的初中二年级是在东三排西教室上的课,初二年级上半年的学习生活依然是不紧张,同学们还在悠闲自在中晃悠着。第二学期开始后,中招改革了,上高中也需要考试了(以前是初中直接升入高中),老师们极力督促学生要好好学习,积极复习各门功课,准备参加中招考试。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才慌了手脚,开始知道努力学习了。这个非常时期,我也是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积极备考。
一九七八年暑期过后,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与部分同学一起考上了登封五中高中部。从我们这一届初中学生毕业之后,登封五中的初中部就撤销了,学校完全变成了高中部。我们这一届初中生也就是登封五中的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了。李瑞玲、刘艳玲等佼佼者考入了中等专业学校,成了改革开放以后,登封五中首届也是最后一届由初中考上中专的学生。
上高一后,我的教室就在西一排西间,距西操场、礼堂、食堂、西菜园、井房很近。高中一年级的新生生活是新鲜、紧张、有趣的。年轻气壮的我,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不但当上了班长,还被选为学校学生会的副主席,整天带着学生会干部检查卫生、纪律、劳动,早操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在自习课上,我坐在讲台上监督同学们学习,在尽职尽责地行使着班长的权力,有时还把自己摘抄的名言名句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学习、抄录。当时的我,确实在学校和班级里风光了一把,也是个风云人物,也为日后考不上大学埋下了伏笔。
记得当时还有几位刚刚恢复工作的老教师,他们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好老师,体育老师安金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有着瘦瘦的身材,大嗓门,是一个异常倔强的老头。他之前在东北生活过多年,爱喝点小酒,性格豪爽,为人仗义,也经常接济贫困学生,颇受学生们的爱戴,当时就住在西操场北主席台上的几间房子里(其中有两间是体育器材室)。安老师待人和善亲切,爱好体育锻炼的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他有时也会让师娘做点好吃的饭菜给同学们吃,同学们都很愿意和他接触。有一次,他从东北带回来了一棵蜜桃树,就种在门前的花盆里,结出来的桃子个大蜜甜,红嘴绿身,粉嘟嘟的,非常好吃,当年我就有幸品尝过。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紧张有序,丰富多彩,我们的教室就在东三排西教室。当时的五中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同学们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的良好氛围。课堂上、教室里、阅览室、操场角、树荫下、教室旁、菜地边、院墙根、寝室里,各个角落里都有同学们读书学习的影子。
一九七九年,登封五中的高考成绩在全县爆了个大冷门,高招录取人数在登封县各所高中名列前茅,顾建钦、李建霞、赵全卿、杨洪水等一批优秀学生被全国各大名校顺利录取,后来都成了祖国各条战线上的精英之才。
登封五中七九届的同学们脱颖而出的高考成绩,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八○届的学子。学长学姐们的实践证明,只要通过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就能够走出农家,鲤鱼跳龙门。同学们更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发奋学习,潜心研究,校园里呈现出了一派你追我赶,相互学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局面。
当时,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是吃住在教室里,无论是酷暑严冬,还是凌晨、黄昏,在教室的电灯开灯前或熄灭后,他们都是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在用心地挑灯夜读、书写作业、专心研究、死记硬背,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馍,累了就坐在凳子上眯一会,困了就趴在书桌上打个盹。每天睡觉都在零点以后,夏天就在屋子底下铺张凉席睡觉,蚊子叮咬了也不耽误睡觉,冬天就把课桌合在一起,冷了就盖床被子,几个人抱团取暖。隆冬长夜,跳蚤、虱子乱蹦乱跳,咬得我们睡不着觉时,我们就围坐在冰凉的被窝里,各自数着数字逮跳蚤、虱子,喯、喯、喯,将跳蚤、虱子一个个地用手指甲盖狠狠地挤死、消灭掉,我们戏称打大炮。
艰难困苦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千辛万苦迎来了一九八○年的高考,陈中计、李占有、高宏伟、闫文定等优秀同学都榜上有名,而我却名落孙山,真是惭愧至极呀。一九八○年的高招也是登封五中收获颇丰的一年,二十多名同学走进了高等学府。登封五中七九届、八○届的高中毕业生的高招录取人数,成了登封五中校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登封五中走过了六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增添了许多栋梁之材。他们都曾经或正在抱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梦,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里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着青春和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发展做着既平凡,又伟大的事业。
如今,登封五中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永远载入了史册,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了光荣的历史。作为登封五中的校友,我为母校的伟大而骄傲,为母校的辉煌而自豪,我们自豪于登封五中校友的称号。
请永远记住我的母校,登封五中。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