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完善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企业在参与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成都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小切口”出发,积极培育发展社会企业,创新社会企业名称登记,建立社会企业身份标识机制,促进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成都实践
建设社会企业孵化机制。成都采取社会企业孵化基地与社区发展治理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动22个区(市)县在社区设置微型社会企业孵化基地,对社会企业孵化基地进行评级认定和先进评选,在社区发展治理专项激励资金中给予相应扶持。探索建立了市级、区(市)县级社会企业项目库,促进建立社会企业项目库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善项目入库标准、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制度。
进行社会企业的评审认证。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有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社会企业认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和委托专业机构,并邀请市级相关部门、业内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开展社会企业认证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社会企业行业认证标准,甄别出符合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需求的社会企业。
允许使用“社会企业”字样进行名称变更登记。支持获得认证的社会企业在名称中使用能够体现其行业经营特点的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创新商业经营模式等表述用语。具体操作中,申请人可以使用“社会企业”字样作为企业名称中的经营特点,向登记机关申请名称变更登记,如“成都朗力养老服务信息咨询社会企业有限公司”。上述名称案例中“社会企业”与“有限公司”并非两种组织形式的重复性表达,而是将“社会企业”作为企业经营特点或行业存在的。
同步推进社会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成都市积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渠道展示社会企业特殊身份,增强公示效应。2019年初,成都市基于“成都信用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功能,在企业基础信息板块添加蓝色“社会企业”标识,与企业存续状态并列,清晰直观地呈现社会企业身份标识,实现了社会企业的网上对外公示。
推行社会企业退出(摘牌)机制。社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以社会企业方式运营的,允许其在规定时间内变更企业名称,并自动取消企业信用信息中的“社会企业”标识。
改革创新
率先在全国系统研究和推进社会企业发展。在国家尚未就社会企业做出专门立法前,成都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出台了《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关于改革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企业培育发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创新构建了社会企业登记认证、扶持发展、监督管理等工作体系,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系统性政策制度创新。
首创将“社会企业”作为企业经营特点申请名称变更登记的模式。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遵循“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的企业名称组成原则,创新性地将“社会企业”作为企业经营特点而非组织形式加入经认证的社会企业名称中,在全国范围内属首创,有效解决了社会企业辨识度差、身份模糊的问题。
开辟以社会力量满足群众多元生活需求的新路径。社会企业作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既丰富完善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能以商业运营手段实现“自我造血”,在兼顾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找到结合点,满足社会、社区和市民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和综合性的服务选择与发展路径。
成效显著
上述改革创新推进后,2018年,成都共有100家机构参与社会企业认证,31家机构符合行业标准,最终12家企业获得社会企业认证,其中6家位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2019年1月4日,全国范围内第一张标注有“社会企业”字样的企业营业执照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诞生。截至目前,成都已有4家社會企业进行了名称变更,影响近300家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2019年10月,成都社会企业拟认定名单进行公示,共27家入选。总体而言,具体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会创新资源的有效聚集。社会企业身份标识机制特别是名称登记的创新,吸引了国内不少成熟的社会企业和有志于社会创新的人士落地成都,既带来了各类社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集聚,又逐渐形成了社会创新、社会治理的人才梯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化。
提高社会企业的影响力。此项创新获得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诸多高校学者以及中国慈展会、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等机构专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成都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构筑了行业和学术支撑。
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转型。社会企业兼顾社会目标和商业模式的双重属性引导了一批企业和社会组织向其转型,唤起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觉醒,倡导社会组织实现自我造血。同时,社会企业和社区的合作也为促进和参与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促进社会企业的国际交流。社会企业在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企业。我国的社会企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创新社会企业名称登记,使社会企业在国际论坛中被清楚地识别,有利于其开展对外交流,促进其国际化发展。
当然,由于推进时间有限,社会企业摘牌等部分制度环节仍待进一步实践考验。同时,按照企业名称分级登记管理原则,依托于成都市级核名系统,社会企业名称登记创新存在明显范围限制。下一阶段,成都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定期评估改革创新成效,从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出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