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帆
摘 要: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这一传统媒体中的重要部分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主持人角色的边界被弥散,结构被消解,焦点被分散,精度被考问。由此,我们站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的角度上,很有必要找到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符合当今实际与现状的教育培养新思路:更新培养目标;升级学科设置;回归教育主旨。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教育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频频提及。的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介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大屏与小屏、定点与移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边界越发模糊,发展方向越发融合。而此般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当前的播音主持环境,并反观思考当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
一、融媒体背景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新挑战
1.边界被弥散。纵览当前丰富多样的节目,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已不再是大批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的从业者,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特色、更具人气的“跨界群体”。如《国家宝藏》中的张国立,《欢乐喜剧人》中的郭德纲,《我是歌手》中的历届竞演歌手,《心动的信号》中的姜思达,《拜托了衣橱》中的陈赫等等。甚至在2020年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七位主持人当中,就有张国立、刘涛、沈腾三位演员的跨界主持,而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大胆起用了演员佟丽娅加入主持人阵营。这些“非科班”主持人在推进节目进程、发挥主持人功能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聚集更多人气,呈现更多新鲜感,在很大程度上弥散了主持人的边界。新的媒介生态势必会孕育新的媒介话语和传播语境,主持人角色的构成主体正进行着多元化发展。
2.结构被消解。现阶段,电视真人秀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制作人也始终在探索节目呈现样态的更多可能性。《奔跑吧》《极限挑战》等户外真人秀中并没有明确的主持人角色,节目嘉宾或现场导演可推进节目进程;《青春有你》《创造营》等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也主要靠嘉宾导师来完成环节串接;《我是唱作人》《这就是街舞》等竞演竞技类真人秀中,完成主持人工作的仅仅是来自虚拟人物或节目导演的声音;而像《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慢综艺则直接去掉了主持人的角色。曾经在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今在多元化节目样态中可有可无,主持人这一节目构成,正被逐步消解。
3.焦点被分散。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早已成为人类的“外挂器官”。当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大屏转移到小屏,当人们从信息的接收者变化为传播者,短视频博主、网络主播、公民记者、vlogger等群体都可在不同领域、不同环境为受众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同时,瞬时化与碎片化的信息洪流持续不断地涌来,受众已无暇、也无须借助主持人获得信息。传播样态的创新与媒体使用习惯的变化,令主持人这一身份的媒体功能逐步弱化,行业焦点被分散。
4.精度被考问。“人人皆记者”“人人皆主播”的时代也是信息泛滥的时代,与海量信息一起出现的,还有受众的筛选困难与信任危机。于是,细分化、专业化、频道化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浪淘沙之后,能够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才会在信息洪流中稳步前行;另外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也开始在传媒领域大展拳脚,在简单的新闻编辑与播报方面已为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性化的展露与创造性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仅声形俱佳的主持人已不能满足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传播主体的升级与客体的需求,内容深耕将是越来越多传播者努力的方向。
二、关于播音主持教育的新思路
1.更新培养目标:打造“全媒型”人才。面对5G、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元的传播理念,创新的传播思维,扎实的传播能力,过硬的传播技术。
我们把培养目标锁定为“全媒型”人才,是在满足广播电视即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在媒介环境变化发展中的适应能力的培养,而这种适应能力,体现在对不同媒介的适应,在习惯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也能够迅速熟悉并立足于新媒体;体现在对不同话语样态的适应,不仅能说出,还要能说好,不仅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还要知道为什么而说,为谁而说;体现在对不同传播技术的适应,能够在融合媒体环境中适应岗位流通,能够掌握采写、摄影、录音、编辑等一系列媒体技能运用;还体现在对自身专业水准的把握,融媒体背景下对于新领域的认知、新技术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在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发展中,新闻理想与情怀,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珍贵,帮助学生建立媒体人价值观,是比单纯训练技能更为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培养专业媒体人,而不是职业媒体人。
2.升级学科设置:注重跨学科整合。相比于传统媒体传播对象的普适性,融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则更具有针对性。除了内容上、情感上的传递,信息洪流之间也更凸显了对“人”本身的传播,专业化、个性化被前所未有地放大。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口耳之学,但万万不能只停留在对语音发声、稿件创作的掌握上,除了好的表达技巧,表达是否有真正的内容,有清晰的逻辑,有传播的价值将是更重要,也更必要的培养方向。在“深耕垂直内容”的融媒体环境要求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设置应注重跨学科整合,比如可以与文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合作,扩大学生的必修课、选修课范围;或进行2+2学科设置,大一大二年级侧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大三大四可按照学生填报的跨学科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跨学科专业课程。学科设置的升级能够为学生成长为“专家型”人才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扎实的基础。
3.回归教育主旨:突出主体性涵育。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这类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全方位引导非常重要。作为经常出现在镜头前、舞台上的“主角”,不少学生身上存在伴随掌声与鲜花的优越感,久而久之,他们会习惯做镜头前、舞台上声形俱佳的“工具人”,而失去了主持人的以“人”为先,以“人”为本。因此现当今,很多流水线式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到“人”本身,我们不仅要培养语音规范、用声悦耳、有颜有范的行业后备军,更是要挖掘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认知,增加学生阅历,培养自然、灵活、多元、立体、有创新性、有创造力的传播个体。
三、结语
随着媒体环境的飞速变化,不同领域都有自己的“变”与“不变”。播音主持教育要透过发展现象看到本质,学习并接纳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但同时,也不能随波逐流,忘却教育的本质与专业的内核。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品质的优秀有声语言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高贵武,刘娟.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6(3).
[2]张政法.新生态下播音主持教育的適应与调整[J].现代传播,2016(12).
[3]张颂.语言启蒙行动宣言[J].现代传播,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