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的英语口语大赛培训教师团队合作机制研究

2019-09-10 09:45刘立立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2期

【摘要】近年来,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彰显实力的重要平台。本文从大赛教师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出发,主要研究如何在群体动力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建立一个“长效动态”的英语教师团队合作机制,促进大赛佳绩的取得。同时,通过大赛的反拨作用,探索高职课堂设计,进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群体动力理论;教师团队合作机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立立(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互译与同声传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五届院级课题《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的英语口语大赛培训教师团队合作机制研究》(HJY16-1716)结题论文。

一、群体动力理论精要

群体动力理论(Group Dynamics Theory)是研究群体影响作用的经典理论,它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核心观点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取决于群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群体对个体有很强的支配力。该理论主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如:群体领导方式动力、群体组织形式动力、群体结构性质动力、群体公约动力和群体多数动力的存在及其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群体动力理论也被称为“场” 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可见,该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鼓励人们激发内在需求的角度来利用群体之力,将内因和外因有机结合,以达到高效合作的目的。一个有效的群体可以充分激发成员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利用群体成员间的共同智慧,产生群体动力,从而获得比个体单独行动更为高效的结果。处在一个协作性的群体中,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在交流合作的同时,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

二、英语口语大赛培训体制存在的问题

作为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口语比赛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并以此搭建一个交流英语教学经验、探索英语改革的广阔平台。大赛宗旨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专业人才英语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前进的方向。

根据笔者往年的大赛培训经验,我院的口语大赛的培训主要由两名老师负责,参赛选手的任教老师为主要指导老师,另外一名为助理指导老师。这样的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是指导教师培训压力过大。由两名老师全程负责整个赛程的培训,备赛压力繁重;二是未能激发教师团队的潜力。整个比赛只由“随机”选出的两名老师参与培训,而忽视其他有意向、有实力教师的参与度,从而打击了团队的积极性;三是培训机制接续性不强,不利于参赛人才的长期储备。由于每年指导教师都有可能不同,没有形成培训团队,备赛经验、资料、人才选拔方案等都没有系统化,使学院难以在大赛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在充分考虑培训教师个体内在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好团队环境因素,建立“长效动态”的团队合作机制,有效储备选手力量、为建立长期稳定的选手选拔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大赛佳绩的获得和维持;同时,利用比赛的反拨作用,为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进而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三、群体动力理论对于构建大赛培训教师团队合作机制的启示

1.充分激发培训教师的内在需求,创建合作机制。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师的想法,对于有意向、有想法参与培训的教师,积极调动他们的参与度,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嘉奖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让他们自愿自发地参与到团队建设中。同时,鼓励培训教师“以赛促教”将培训成果指导教学,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作出一定探索。

2.积极利用团队合作的外在要素,优化合作机制。群体动力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群体可以充分激发成员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利用群体成员间的共同智慧,产生群体动力,从而获得比个体单独行动更为高效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精心挑选数名意向明确、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对大赛要求、培训流程、选拔标准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研究,科学分工,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优势来化解备赛压力,同时也为大赛佳绩的取得提供更加充分的保证。

3.综合运用内外因素,打造“长效动态”的团队合作机制。在兼顾了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长效动态”的团队合作机制。“长效”指团队核心成员长期固定,每年都参与到大赛的选拔和培训全过程,负责制定培训的总方案和对其他团队成员的指导。“动态”是指可根据每年参赛情况新增或调整数名培训教师,这样能够确保公平性,同时也能增加团队合作机制的活力和效力。

参考文献:

[1]乔恩·R·卡曾巴赫,道格拉斯·I·史密斯.團体的智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巢新冬,刘桂林,陈海忠.群体动力理论视阈下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