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博 唐孟林
摘要: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生物羊膜移植联合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60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羊膜排斥脱落,贴附牢固,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斑翳、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角膜薄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应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预防角膜瘢痕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双氯芬酸钠;生物羊膜移植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感染性角膜病变,具有极高的致盲率,传统角膜移植术受供体限制,容易延误治疗时机,而自体结膜移植则会受缺损区域限制,当缺损区域过大时,自体结膜往往无法满足移植需求。随着生物羊膜移植的应用,在多种复杂眼表疾病治疗中均发挥了显著疗效。本文将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生物羊膜移植联合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60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眼痛、畏光、眼红等表现,角膜溃疡直径约为3~8mm,表面有坏死组织,溃疡周围可见线沟、免疫环、卫星灶,基质处可见浸润、脓疡,角膜后有斑块状沉淀物。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0.28±8.64)岁。其中,42例患者均有眼部外伤史,最长22d,最短6d。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在表面麻醉后,将菌苔刮除,对溃疡面使用碘酊烧灼(20 g·L-1),对结膜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使用阿托品散瞳(10 g·L-1)。手术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利多卡因进行球后麻醉(20 g·L-1)。在显微镜辅助下,将溃疡灶、被水肿浸润的角膜组织彻底清除,使用碘酊涂抹创面(20 g·L-1),并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行生物羊膜移植术,根据病灶深浅,选择单层或多层材料。使用前,应使用生理盐水复苏5 min,进行缝合固定。在结膜下注射0.2 mg阿托品+0.5ml氟康唑,进行加压包扎。术后2d换药,7~10d拆线。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暧钠滴眼(1 g·L-1),每日4次。
1.3評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角膜斑翳、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角膜薄翳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表示相关计数资料,利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羊膜排斥脱落,贴附牢固,2~3周后羊膜开始吸收。1个月后基本消失。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斑翳、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角膜薄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羊膜基底膜与人体正常眼表上皮基底组织的成分比较相近,可促使眼表上皮化, 并对新生上皮进行保护性遮盖,减少眼睑的刮擦,且能够避免其接触泪液蛋白、炎症细胞。同时,羊膜中的有效成分还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白细胞介素、β转化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从而减轻角膜炎症,减少角膜瘢痕形成[1]。在羊膜未完全吸收前,使用滴眼液,可达到类型“药库”的效果,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以往有研究显示[2],对复杂眼表疾病使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引起移植排斥、感染、过敏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当发生角膜溃疡后,前列腺素大量释放,可引起疼痛刺激症状,并促进血管生成,需要使用非甾体激素类、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在生物羊膜移植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可控制术后炎症反应,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释放,具有良好抗炎、止痛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羊膜排斥脱落,贴附牢固,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斑翳、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角膜薄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生物羊膜移植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应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预防角膜瘢痕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参考文献:
[1]惠玲,宋金鑫,程燕,等.不同程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综合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4):654-656.
[2]贾路路,王丽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不同角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