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人的足迹,寻觅儿童的天性

2019-09-10 07:22:44黄檀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2期

黄檀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古诗文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背诵古诗的效率,为此,本学期我开展了“追寻诗人的足迹,寻觅儿童的天性”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

关键词:追寻诗人足迹 儿童天性 古典文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追寻诗人的足迹,寻觅儿童的天性”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并养成勇于探究、大胆实践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态度。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安排:

一、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古诗,讨论、确定“寻觅儿童的天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按照方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各个小组学生首先选择确定每个季节里不同景物特色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的诗句,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

一小组:搜寻春天的景物以及儿童活动的情景。

1、准备画板画笔,利用节假日,寻找春天儿童活动的情景,欣赏古诗

2、结合景物,搜集相对应的古诗。

二小组:回忆夏天的景物以及儿童活动的情景。

1、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对应的古诗词。

2、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小组:目睹秋天的景物以及儿童活动的情景。

1、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秋天的特有风情搜集与之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词。

2、利用各种方式、不拘一格展示发挥。

四小组:设想回顾冬天的景物以及儿童活动的情景。

1、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冬天的特有景色搜集与之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词。

2、利用各种方式、不拘一格展示发挥。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交流实践成果。

(一)、展示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我班“追寻诗人的足迹,寻觅儿童的天性”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接着全班分为四组,各组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实践,搜集到了不少古诗,现在到了该我们收获的时候了。今天这次集中活动,就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展示。

第一组汇报:

组长:我们小组的9位同学在讨论时一致认为:春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更具独特的风光,于是,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欢乐的春天”,我们利用节假日在家乡寻找春天,欣赏春天。瞧,这就是我们在寻找春天的情景。(组长展示图画)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喜爱的事物,搜集了相对应的古诗。

生甲:清晨我推开窗户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我顺着香味找去,发现了一片绿草茵茵,聆听百鸟欢噪,放眼蓝天白云,遐想儿童们在碧草花香中放飞风筝的情景。我就情不自禁的画下了这幅图画(图画展示)。我想,如果有一首诗来赞美此情此景,那该多好啊!

生乙:于是,我翻开《唐诗三百首》《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春风放纸鸢”问爸爸,爸爸对我说,是啊,草长莺飞、拂提杨柳、烟雾弥漫,人在其中,哪有不醉之理?孩子们“散学归来”“趁”着和煦的阳光、温暖的“东风”将“纸鸢(风筝)”放飞蓝天之中,这是何等的惬意啊!

生丙:从这首诗中我仿佛能够看到了纸鸢随风飘动儿童快乐奔跑的情景,甚至还能听到他们那朗朗的笑声呢!

师:真不错,有景有诗,谢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汇报,你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搜集了古诗、学习了古诗,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啊。

组长:我们这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组汇报:

组长:夏日炎炎,鸟叫虫欢,草木茂盛,池塘水满。在不少诗人的眼中,它是个最旺盛的季节,而在我们儿童们的眼里他又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季节,我们可以嬉水、游泳、钓鱼。于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就围绕着“难忘的夏日”这一主题展开了活动,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查资料、问长辈的方式,搜集这类的古诗。

生:我们也找到了这类的古诗。它们是——《小儿垂钓》(胡令能)、我读给你们听听:“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深情朗读)从这首诗中的“稚子”、“侧坐”、“遥招手”、“不应人”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儿童的快乐和静心垂钓的幼稚之情。我似乎看到了那被钓起的小鱼活蹦乱跳、儿童喜形于色的欢快的画面。诗中那种童真童趣,经诗人的描摹,活脱脱地再现出来了,朦胧而又感人。

师:嗨,真是小诗人,还能揣摩是人的胸臆。真不错,其实就是那个意思。

……

第三组汇报:

组长: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也有不少诗人赞美和讴歌过秋天,于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就选择了“秋天里的儿童”为主题,大家自由组合,搜集了许多赞美秋天的古诗,并给古诗配上插图,以便于大家理解古诗。

生甲:我们认真梳理了古诗,觉得秋天里儿童最爱做的事要算是捉蟋蟀的了。“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叶绍翁)读着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秋夜迷人的山村里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情景,因此,我们经过构思画出了这幅画。

生乙:(展示)看,月光下,山水相映,篱笆下三五个儿童挑灯捉蟋蟀。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这样的景色怎能不值得我们赞美呢?

师:真不错,有景有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第四组汇报:

组长:我们小组的8位同学在讨论时一致认为:冬日,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玩冰雪。

生齐背:“稚子金盘脱晓水,彩丝穿起当银钲。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杨万里)《稚子弄冰》

生甲:我爷爷告诉我说,这是孩子们弄冰的画面,充满了乐趣:在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在色泽上,“金盘(黄)”“彩”“银”(白),五彩缤纷;工具是“金盘彩丝”,玩的對象是“银”冰;在形态上是“钲”的圆形;在声音上;是“穿林响”的高昂,是“碎地声”的清脆,总之,意美,赏心;形美,感目;音美,悦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儿童的乐趣。

师:分析的这么透彻,真了不起!你们知道的真不少也很理解诗人的心情,看来我也得向你们学习呀!

师: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多姿多彩的、令人遐想连翩,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因此,古人崇尚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应该尽情地玩耍。也因如此我国历代的文人巨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我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而感到骄傲自豪,课后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认真欣赏、品味、研读……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责落在我们的肩上,我相信我们同学有信心有能力接过先祖的接力棒,弘扬光大中华民族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今天大家就以“追寻诗人的足迹,寻觅儿童的天性”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吧!

参考文献:

[1]佚名. 追寻诗人的脚印[M]. 1986.

[2] 仝涛. 孩子天生是诗人[J]. 儿童画报(绘读绘写),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