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中暑在夏季很容易发生,是一种因为身体过热所引起的疾病,多数是因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所造成的。如果中暑后体温上升到40度及以上,即热射病,会对人体的心脏、大脑、肾脏、肌肉等造成快速、严重的伤害,拖延的时间越久,损伤程度越严重,还会增加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导致器官出现永久性损伤,甚至会出现热休克、死亡。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中暑后体温超过40度,死亡率就超过了40%;如果体温超过42度,那么死亡率就会飙升到80%。
一、中暑后会有哪些典型体征?
1.体温升高:直肠核心体温上升到40度及以上,是中暑的典型症状。
2.精神或行为异常:中暑可能会引起精神混乱、言语不清、情绪激动、心情烦躁、痉挛或昏迷等。
3.无汗:因为炎热天气导致的中暑者,皮肤通常是炎热干燥;剧烈运动导致的中暑者,皮肤可能会有轻微湿润。
4.恶心、头痛:中暑者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头部阵痛等。
5.皮肤发红:中暑者的体温上升之后,皮肤会渐渐变红。
6.呼吸急促:中暑者的呼吸会变得较快较浅。
7.心跳加速:热应激反应会对心脏造成极大的影响,此时人体物理调温功能已经停止,只能进行化学调节,身体会出现相应的反应,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受到威胁。
二、中暑的分类及其症状有哪些?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会有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乏力、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体温通常是正常或轻微上升。可以将此类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补给盐分和水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正常。
2.轻微中暑:体温通常会在38度以上,有头晕、口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量出汗等症状,也可能会有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变快等情况。如果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通常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为严重的一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就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此类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这4种。(1)热痉挛,大多数是因为大量出汗、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中氰化钠浓度快速下降。在发生此类中暑时,肌肉会有突然的阵发性痉挛疼痛。(2)热衰竭,此类中暑较多发生在老年人或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会有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口渴、血压降低、意识模糊等症状,而体温通常是正常或略高的状态。(3)日射病,此中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的太阳暴晒,强烈的阳光穿透头部皮肤和颅骨,导致脑部神经受到伤害,进而引发脑部组织充血、水肿,最开始会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症状,然后会出现昏迷或抽搐等现象。(4)热射病,有些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会导致身体产生大量热量,而无法及时散热,使得体温急剧上升。在发病早期会有大量的冷汗,然后会有呼吸变浅变快、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症状,并逐步发展为昏迷伴随四肢抽搐;情况严重者会产生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三、中暑后紧急处理措施是什么?
1.搬——转移患者:快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用电扇或扇子为其扇风,并将头部垫高,将衣领裤带解开,便于患者呼吸和散热。
2.擦——物理降温:使用冷水或稀释到40%的酒精擦拭身体,或在患者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位置放置冷水淋湿的毛巾、冰袋等,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散热。
3.服——使用药物:在患者额部、太阳穴处擦拭风油精等提神醒脑的药物,或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4.掐——按摩穴位:如果患者一直 昏迷,可以使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5.补——补充体液:在患者苏醒之后,应给予淡糖盐水,以补充缺失的体液。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应及时拨打120,送往医院治疗。
四、中暑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不能大量飲水:在中暑后,通常情况都需要补充水分,但是有些人会非常口渴、感觉身体缺少,而大量喝水。但是大量喝水会稀释胃中的胃液,对人体的消化能力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致使患者体内的盐分、水分和微量元素流失,有的人会有热痉挛的症状。所以,水分的补充应做到少量多次,每次补充的水分应在300毫升以内。
2.不能过度进补:中暑后过度进补食物,会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分解和代谢,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加重暑热症状或是已经消退的暑热去而复返。因此,进补要注意时间和进步的量。
3.不吃生冷食物:中暑的人通常没有胃口,加之夏季天气炎热,就想吃清凉爽口的食物,例如冷饮、冰镇西瓜、冰淇淋等。但是中暑后身体较为虚弱,这些食物会对脾胃造成伤害,致使肠胃出现不适,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4.不吃高热量食物:如果在中暑后进食大量的高热量食物,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而肠胃在进行消化时会有大量的血液滞留在周边,就会导致脑部供血变少,从而出现疲惫的感觉。特别是在中暑后消化能力变弱,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因此,在中暑后应进食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应以清淡的口味为主,比如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制品、豆制品、奶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