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2019-09-10 07:14张钱友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张钱友

[摘要]目的:基于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包皮环切术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常规阴茎背神经阻滞方法)各6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15±0.28)分<(2.39±0.41)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2%<16.92%)相对更低(p<0.05),术后疼痛时间[(11.94±2.05)h<(16.58±1.97)h]相对更短(p<0.05)。结论:根据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按照神经、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情况,实施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更加精准的实施操作,可以有效提升的麻醉效果,为包皮环切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解剖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R726.9: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61-02

包皮环切术主要应用于包皮过长、包茎的临床治疗,由于手术部位位于男性生殖器官,需要更加精细、规范的进行操作,尤其需要注意麻醉环节。麻醉效果直接决定着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感受。在包皮环切术患者接受麻醉的过程中,需要具体了解患者阴茎部位的解剖结构,掌握神经、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情况。遵循解剖学基础,实施阴茎背神经阻滯麻醉,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选取在我校附属医院接受包皮环切术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观察,分析其解剖学基础,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我校附属医院接受包皮环切术的13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过泌尿外科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为包皮过长,各项体征指标符合包皮环切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生殖器传染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2~45岁,平均年龄(30.22±5.6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1-43岁,平均年龄(29.73±5.5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期间,实施常规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暴露阴茎,并进行清洗、消毒,在阴茎背侧,建立无菌区域。在手术和麻醉前45min,使用利丙双卡因乳膏(AstraZeneea AB,批准文号:H20100154)均匀涂抹在阴茎背侧,然后取2点、10点位置作为注射点,垂直进针后,确认回抽无回血后,注射1.5%浓度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777)1.5mL。退针至皮下,在阴茎根部,环形注入麻醉药物,并进行按摩。麻醉起效后,实施包皮环切术。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期间,实施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暴露阴茎,并进行清洗、消毒。在手术和麻醉前45min,使用利丙双卡因乳膏涂抹在阴茎背侧。取0.8%利多卡因和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8)作为麻醉药物,配制为混合液。应用GE 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将无菌探头阴囊与坐骨结节连线之间进行扫查茶,获得超声影像。在超声影像中,可以清晰的呈现阴茎背神经、会阴神经以及动静脉分支情况。在超声引导下,于探头外侧旁开探头0.5cm进针。参照超声探头纵轴中位线,实施进针操作,保持同一平面。穿刺针进入阴部神经管内,确认回抽无回血后,注射麻醉药液(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液)0.1-0.2mL/kg。麻醉起效后,实施包皮环切术。

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

1.3观察指标①疼痛症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价,VA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为严重。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记观察其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②并发症:术后观察两组发生瘀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其差异性。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l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麻醉是包皮环切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而在实施麻醉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作为参考,选择正确的进针点,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展开,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阴茎背神经支配着阴茎皮肤、包皮以及龟头的感觉功能,根据阴茎背神经的走行情况,选择耻骨联合下阴茎根部作为注射点,于2点、10点位置注射麻醉药物。麻醉药物作用于阴茎背深神经、生殖股神经、髂腹股沟神,产生阻滞作用,阴茎、阴茎根部及阴囊等部位的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进而安全、有效的实施手术操作。但是在常规的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中,容易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和偏差,进而影响到麻醉效果。一旦造成阴茎神经、血管损伤,则会加剧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引发相关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为了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更好的保障手术安全,需要对麻醉方法进行改良,将超声技术应用其中。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更加精准的实施麻醉操作。

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包皮环切术的解剖学基础,能够为麻醉、手术的精准操作提供指导。通过超声检查,患者阴茎的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呈现于超声图像中,便于了解阴茎神经、血管走行,有助于进针点的选择。在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超声影像,判断局麻药物是否浸润神经周围,对于手术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包皮环切术患者的阴茎超声图像中,能够清晰的呈现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阴部神经管,观察神经、血管的走行情况。根据超声图像,可以精确、稳定的进行穿刺操作,根据穿刺针的显影,确认其位置,避免阴茎神经、血管组织造成损伤。安全注入局麻药物的同时,可以在图像中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便于评估麻醉效果,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全面提升麻醉的安全性。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基础,确保包皮环切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干扰和妨碍,促进其术后良好恢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充分凸显了解剖学基础对于包皮环切术以及阴茎背神经阻滞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在包皮环切术中,遵循解剖学基础,实施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提升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手术治疗安全顺利的进行以及患者术后的良好恢复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