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2019-09-10 07:14刘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肺结核

刘薇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入院的肺结核咯血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抗结核+内科用药控制咯血;实验组予以抗结核+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控制咯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更佳于对照组70.0%,咯血量减少更显著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更小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咯血症状、减少咯血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肺结核;咯血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54-0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病症,其中将近半数的患者都会合并出现咯血症状表现,少部分患者则伴有大咯血。咯血的合并发生,会加大呼吸道阻塞几率,或因出血量大而并发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到患者性命。以往临床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多采取的是内科保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应用上取得了可喜成效,提高了及时止血率,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现下文便就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做出总结。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将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人院的肺结核咯血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有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自33岁~65岁,平均年龄48.2±3.7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2±0.6个月,伴随活动性肺结核11例、陈旧性肺结核9例。实验组患者有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自35岁~67岁,平均年龄49.6±3.8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6±0.5个月,伴随活动性肺结核12例、陈旧性肺结核8例。两组相关资料的比较,数据值并无差异性(p>0.05)。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结核+内科用药控制咯血治疗,抗结核方案为3HRZR/6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R乙胺丁醇),治疗时间3个月,用药方法:口服异烟肼0.4g、利福平0.6g、乙胺丁醇0.75g,每天1次;吡嗪酰胺口服0.5g,每天3次;3个月强化治疗后,再予以6个月的巩固治疗,口服异烟肼0.4g、利福平0.6g,每天1次。内科用药:垂体后叶注射液12单位+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48~72单位,输注速度每分钟10~15滴。持续治疗7天。(2)实验组:予以抗结核+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控制咯血,抗结核方案同对照组相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术前通过CT确定病变处和病变范围,取lOmg地西泮肌注,创建静脉通道,经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右股动脉做穿刺处理,使用5F cobra导管,顺着胸主动脉明确支气管动脉所在处,病变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位置,再找到对侧的支气管动脉、膈动脉、胸廓内动脉和肋间动脉等可能会出血的血管。出血处供血血管找到之后,固定好导管,开始栓塞治疗,造影时若见供血动脉、脊髓动脉皆在同一主干,则使用同轴导管技术,把3F微导管经由造影导管,送至出血处前端,开展二次造影,明确微导管前端、出血处所在地方。取1~2mm明胶海绵颗粒混合对比剂,x线监控指导,注入到导管当中,做出血地方的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直至病变血管闭塞、血流减慢或是停止,再进行动脉造影,明确栓塞情况。

1.3记录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咯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结合咯血量做出治疗效果的判定:①显效:3~5天内活动性咯血慢慢消失,较治疗前减少90%,偶见少量血痰;②有效:活动性咯血慢慢有减轻的趋势,相较治疗治疗虽未达到减少90%,但也超过了50%;③无效:不符合上述评价标准,或是加重。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行t、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95.0%对比,后者数据更佳(p<0.05),统计意义确切。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咯血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咯血量均见有显著减少(p<0.05),相较而言,实验组咯血量减少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数据值统计学意义确切。表2。

2_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共计10例,其中4例恶心、3例腹痛、2例有便意、1例血压升高;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共计2例,其中1例发热、1例胸痛。上述不良反应采取对症处理,皆消失,并无严重不良反应。总体上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要低于对照组(x=7.619,P<0.05)。

3讨论

肺结核作为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特别是伴咯血患者,病死率会更一步提高,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咯血作为肺结核常伴发的一种癥状,指的是咽喉以下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的一个过程,直接作用于器官、支气管、肺组织等部位,如果咯血量少的话,经过常规的抗感染、抗痨治疗后,便可获得有效的止血效果,但是如果咯血量较大,则要尤为注意了,因此时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窒息率会大大提高,因此常规内科治疗往往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外科手术治疗,不仅会让患者面临较高的治疗费用,而且因手术造成的创伤,也有可能会加大感染几率、病死率,对患者提出的禁忌症也很多,所以也不宜采取。

在此次实验当中,我们所的结果验证了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见实验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95.0%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具体分析而言,肺结核咯血是由于病变处支气管动脉血管发生异常扩张、增生、破裂等问题造成的,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疗法可快速对出血部位止血;另肺结核咯血患者有伴随空洞、肺纤维化的几率,因建立侧支循环,支气管动脉增粗会加大二次咯血概率,使用明胶海绵能有效被吸收掉,并不会因此阻塞血管,因此采用明胶海绵和造影剂相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栓塞的可行性。虽然栓塞后有2例患者发生了发热、胸痛的不良症状,但症状皆较轻,均可自行或采取对症处理予以缓解。通过观察动脉造影片,了解动脉走行,确定栓塞治疗的靶血管,于电视透视监视之下,既稳又准的把造影剂注入到血管当中,能实现彻底控制出血,这一点也得到了本次实验结果的验证,实验组治疗后咯血量要更为减少,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结来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咯血症状、减少咯血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肺结核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肺结核皮试处红肿 就是患了肺结核吗?
到2020年,肺结核成功治疗率将达九成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苏无“健肺丸”治疗肺结核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