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兰,龙国军,徐婷婷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124-01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农业作为重要产业进行关注。但是,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发生,因此,对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影响
近年来,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境内发生各种极端天气的概率不断升高,这为农业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阻碍。尤其是一些季节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由于其发生时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在没有采取任何有效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使得农作物产量严重下降。要解决该问题,就必须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1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
1.1 季节性
通过对近些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气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明显的气温变化。因此,在一些气温变化较为明显的季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春季,很大程度上会出现干旱情况,这就是典型的季节性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这种气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1.2 局部性
通过对近些年的气象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强度具有一定规律,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旱灾、低温冷害的概率较高,而洪涝灾害通常多发在南方。因此可以认定,我国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局部性特征。
1.3 多种气象灾害并发
虽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在发生时具有明显的局部性特征,但是在发生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气象灾害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气象灾害通常具有一定的并发性特征。在出现一种气象灾害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另一种气象灾害的发生[1]。
虽然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是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加严重。例如,在旱灾之后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虫灾,而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往往会出现瘟疫等。这些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作物减产,为农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 常見的影响农作物产量的自然灾害
2.1 冻害
每年在发生寒潮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冷冻、霜冻等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温度下降,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夜间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幼苗死亡。因此,在以往发生这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出现过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通过对以往发生这种气象灾害的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冻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其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发生概率较大,冬春两季换季的时候发生这种气象灾害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2.2 洪涝灾害
每年的夏季往往会出现强降雨天气,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强降水,或者出现持续性的强降水就会造成明显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会造成河流水位暴涨,堤坝崩溃的风险上升。在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区,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的情况发生。受到强降水的影响,农田中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就会使得农作物出现烂根、倒伏等情况,造成农作物减产和绝收等,这是现阶段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2.3 旱灾
长时间缺乏降水就会使得农田土地中的缺水情况较为严重,有时甚至会出现土地龟裂的情况发生。在发生旱灾的过程中,农作物由于无法从土壤中汲取足够的水分,从而对其生长状况造成严重影响。长时间的水分缺乏会使得农作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有时甚至会出现减产、绝收等情况。因此,旱灾会造成我国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现阶段,旱灾已经成为对我国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2]。
3 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相关对策
3.1 强化环境保护,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以前,由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恶果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显现,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使得土地透水率不断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区域内的气候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因此,在现阶段要想从源头解决农业气象灾害问题,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当前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开展退耕还林以及生态林业种植工作,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制定相关政策对现有的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改变现有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同时,要转变以往的农业发展方式,通过采取多元化种植的方式,增加农作物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尽可能地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
其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灾减灾工作,降低由于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产量下降情况。可以通过利用各种气象服务,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获取相关信息,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加强宣传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要保证防灾减灾的效果,首先要积极培养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业生产者了解到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种危害及损失,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针对不同地区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气象灾害有一个较深的认识,使其能够较高的防灾减灾意识,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减灾能力
完善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导广大农业生产者采取新型灌溉方式开展灌溉工作,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在兴修新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原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维修工作。总之,通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由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3.4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技术和新型设备可以实现对气候气象的有效监测。通过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获取到相关气象信息之后可以对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强度等信息进行评估,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因此,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降低由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王明田,张玉芳,马均,等.四川省盆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03-2811.
[ 2 ] 王明田,王翔,黄晚华,等.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9):85-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