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玲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数学。教材中,课堂教学中的加、减、乘、除,各种数字,各种几何图形,各种数字运算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都是生活各种经验、规律的高度凝结与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备好课,精心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特点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昂,让课堂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数学;课外;实践
一、在各种活动中增加实践性作业的学习研究与提升
第一、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实践性数学作业练习研究。我们每天都要上体育课,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达标运动会、田径运动会这样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中融人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多了。比如让学生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和宽,了解跑道的宽度和长度以及跑道的数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馆等这些场地的长和宽,并且计算出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对学生关于初步几何知识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提升。再如在体育活动的跳绳比赛中让学生一对一地数数量。然后通过对比数量制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了解班级学生跳绳的整体情况。
还可以对跳绳的最终统计的数量进行比较,同学之间的跳绳数量多多少,少多少,进行加减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锻炼了学生加减法运算的基本的计算能力,也让学生互相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增强了学生向别人挑战更进一步的目标性、目的性。再如在体育达标运动中,田径运动会中对跳远、跳高竞赛以及各种短跑、长跑的成绩进行统计测量,制成各种表格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加、减、乘、除、百分比等各种计算的实践练习,进而提高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第二、参加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对统计参加的人的数量,节目以及节目的时间,各种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分小组统计,计算准备方方面面所需的各种东西。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预算能力,计算能力,协调能力。
二、在生活中增强学生数学作业实践的研究
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的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加入学生对数学课外作业的实践学习研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所谓一石二鸟就是这个道理。
1.在家中学习数学。我们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家里的各种物品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家长在家中可以安排学生对自己家里的房屋进行测量,算出各个房间的面积、体积。对窗户、门、墙上的一块砖、地面的一块砖、墙上的一款壁画,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了解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力。对家中圆形的东西可以测出它的半径、高度,对它的表面积、侧面积以及体积进行计算。这是家中平平常常的计算,看似简单但是不知不觉地把数学的几何的各种测量、计算动手各种能力就提高了。
2.可以当家庭小主人。今天我当家,我是家庭小主人。让孩子去超市买今天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使学生能够学会家务,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给他一定的钱数,让他要今天当家庭的小主人到超市进行购物。然后可以让学生列成清单,并且到超市看到每一个物品的价格后进行互相对比。这样就充分运用了数学加减法,并且让学生把有限的钱花费到今天所需的物品上面,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各种计算、各种统计,并且要不能多花钱也不能少花钱,每一分钱都要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样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计算能力、判断力、辨别力,提高了学生生活实践的各方面能力。通过“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让孩子对家庭的各种钱物的花销进行了解,使孩子了解了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并且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3.巧用零花钱和压岁钱。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高。每个孩子的零花钱都比较多,尤其是过春节的时候。孩子的压岁钱更是多之又多。这时候如何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学学问。父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零花钱要有一个计划。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不该买?还要注意价格的变化。零花钱的积累减少就是数学基本计算能力的实践作业。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零花钱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体验到父母的苦衷。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数学的基本作业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财能力。
4.到农村体验生活。农村中生活的数学体验更是大开眼界,方方面面都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经常参与此类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数学作业能力。比如说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农村里面亲自看到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当中,理解有多少个头,有多少只腿的问题,并且实际看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进行真实的动物的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決。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再如解决最大面积的问题以及圆周长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农村里面看马、牛、羊拴着绳子吃草,可以看到一个木桩钉在那儿,动物的缰绳一头拴在圆中心的木桩上面,绳子的另一头拴着动物,绳子就是圆的半径,围绕圆的半径绕一周,就是动物吃到草的最大面积。这里让学生亲自进行测试,圆的半径、周长、直径、面积。通过实际的测量、观察、了解、计算,得出到圆的面积的大小是由它的半径的长度决定的。就如同学生看到的实际生活中动物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由它的绳子长度决定的。再如观察农村中的各种动物,根据牛、羊、马、鸡、鸭、鹅等各种动物的大小、样子、习性、颜色、皮毛等各种特征来区别它们,了解他们,然后计算每种动物的总数量。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很多动物,区别认识了许多动物,又进行了数学作业的研究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的基本计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的最优化,高效课堂也就实现了。
5.在社会活动中增加数学作业的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中的各种活动,不单是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是学生学习他人的组织策划能力的过程。这也是增强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学生在参观各种工厂,了解工厂的发展变化时,主要是通过数字的发展来了解工厂的变化以及工厂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景等。学生通过工厂的各种数据的变化,如各种产值数据的增减、各种率的增长减少变化来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在这里学生不知不觉就进行了数学的学习,不但了解了数学的知识,而且在企业当中了解了它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发展历程。各种产品的数量包装以及设计等方面都应用到了数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产品包装上面的各种数据,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数学练习方式。这也增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到各种公益场所学习数学
生活中数学处处有,生活中可以处处学习数学。比如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实践。通过读书了解各种书的分类有多少本,目录有多少页,搜集有关书籍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比较。就有意无意地增加了数学的练习。学生增长了各种知识,开阔了知识面,陶冶了情操,又进行了数学的基本练习,提高了数学的计算能力,何乐而不为?再说去游泳馆、博物馆等一些公益性的场所了解各种场所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大小、公益性目的。这些也能够有意无意地增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结语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就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紧密配合。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学习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将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与从课堂中学习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数学的效果。
注:本文为甘肃省2018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8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耀.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探索[J].辽宁教育,2005(5).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