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加速学校发展的“导航仪”

2019-09-10 09:47杨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2期
关键词:导航仪成果课题

杨翠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内涵发展迅速,一派“百舸争游”的景象,由普通村小合并的学校变得不普通。学校开办短短四年,便成了禅城区小学中一颗璀璨的新星,因素很多,如,各级领导的厚爱支持、教师队伍的团结拼搏等等,但关键因素之一是科研的引领。

我们如何通过科研提升办学层次呢?下面笔者结合学校科研实践感悟,与大家分享我校科研强校的“三个策略”。

一、寓科研于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接触的是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这就是教师最好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给自己的科研定位是:关注校本、关注教、关注学,与教学实践紧紧相融,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学行为。概括地说,就是问题即课题,研究即行动,成长即成果。因此,“科研四化”(常态化、微型化、校本化、实效化)成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标识。

考虑到教师实践丰富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任务繁重等客观原因,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我校大力推进小(微)课题的研究,小(微)课题“短平快”,容易出成果,使教师容易尝到科研的甜头,增强自信心,还可以从小课题研究中学会科研的方法,积累科研的经验,逐步提高理论水平。

我校立项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是大课题,具有宏观性、导向性和前瞻性,但大课题需要有微型课题做支撑。我们把该课题研究分三个层次:学校课题、教研组子课题、教师个人微型课题,采取“點面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扎根于全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根深叶茂,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

案例:毕业班成绩带来的“校本革命”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开办一年后,因六年级考试成绩达不到街道的平均线,先进毕业班实实在在“被剃了个光头”,真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面对压力,我们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科研上。于是,我们根据原合并各校办学综合实力参差,农民和外来工子女居多,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整体较低,后进生“面积大”的实情。在2010年,我校申报了佛山市教研室课题“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全力开展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研究,从学生“学”的角度开展新型的课堂教学变革。先后派出80人次到河南永威、上海、杭州、深圳蹲点学习,为教师每人购买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出台“课题实验微型子课题指南”“学校课堂教学基本式研究方案”“各学科督导听课团暂行规定”等制度,举办20次科组长座谈会、15场次推进会、交流会,举行全校层面的交流课、公开课和研讨课40节、跨校研讨和送课30节,各学科互动听课200节,征集优质课例和教学设计各60件、优秀论文120篇,区级立项课堂文化建设小课题12项,每学期还举行教师全员赛课,还有“四清”运动。一系列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效地引导教师探究“基本式+变式”的适合课堂教学模式,“人人都参与、班班在行动、科科搞特色”。通过研究,教学质量大幅攀升,获评街道先进毕业班的数量每年成倍递增,学科竞赛位居街道和区的前茅。

“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施——经验总结”是我们寓科研于教学实践中的“路线图”,这样的做法功效明显,屡试屡成。像上述“问题即课题,课题领发展”的案例在我校成了改造学校、提升学校的“常规武器”。我校的这些做法,就是用研究的视野、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来从事教学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促使研究再走向深入。研究和教学水乳交融,改变了过去教学、科研两张皮的弊端,体现了研究发现教育规律,改进工作,发展学校的价值取向。

二、为教师成长装上“发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那就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教师只有感受到教育是艺术、感受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才会有享受教育的感觉。从校内外大量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来看,根植于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无疑是教师走向职业幸福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道路。

科研作伴好成长,与科研“敬而远之”只能是一个“埋头拉车”的教师匠,只有装上科研这一成长的“发动机”才能成为有品位的“土专家”。作为校长,引领教师走上科研的道路,让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是一种使命。通过科研为教师成长“搭台唱戏”是我校领导班子管理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千方百计实施科研强师策略,吸引更多教师走科研走上科研之路,并让他们尝试到科研带来成长的甜头。如,让“教师成长工作室”成为科研的阵地,助推每一位教师“自立成峰”。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成长论坛”“班主任特色展示”“家校合育”工作研讨、特长培养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交流、读书沙龙、专家讲座等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自己成长过程的主人。我校还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完善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备课组、先进级科团队等一系列推优制度,评价跟进,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向感。

我们更把每一次教科研活动、学术会议和之后的分享演绎得有声有色,让专业成长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每一次教科研活动、对外学术会议,从磨课到登台,从筹备到召开,我们专门有一个花絮组记录每个人的历练和成长。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比呈现的结果更重要。一次次激动人心的颁奖表彰,一场场感人肺腑的访谈沙龙,讲述过程中的故事,带领老师跳出来,回头看自己成长的串串足迹,我们的陪伴见证着大家的蜕变。我们就是这样用情用心去陪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科研”增添“发展引力”。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师群体茁壮成长,学校有了“神气”,催生了学校高位发展,跨越推进,我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誉。

三、有一种科研成果叫“坚持”

科研就像挖井一样,只要耐心细致地坚持挖下去,最终才会涌出甘泉,才能品尝到甘甜。科研的过程是坚持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是突破的过程。在科研实践中“坚持就是胜利”不是标语,而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的诠释。为此,我们念好“求突破、炼成果、再开拓”的科研“三字经”。

1.求突破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的难度加强,攻坚战增多。在这种情形下,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和学校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持续探索的决心和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就有可能止步不前,甚至会重新走上改革前的老路。这些问题,只有靠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对于这一点,笔者有深切的体会。

笔者在东鄱小学当校长时,开展了“以科技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 历时5年。在原来东鄱长达十多年科技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带领大家进行滚动性研究,寻找突破点:科技教育全员化、课程化。凸显创新点:科技教育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创造了“科技领跑,各育并进”的“东鄱模式”。而中心小學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是我校美术老师在近二十年来的学校变迁和新老更替过程中,坚守着版画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付出大量艰辛所取得的成果。中心小学成立后,持续古灶小学的研究,并寻找突破点:把版画教学活动提升为版画特色课程。寻找创新点:强化“文化”意识,把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放在促进学校文化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上。围绕课程内容、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设施装备、校园文化等全面规划建设,在近四年把该项工作推到全新的高度。

目前,禅城区获得的省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两项一等奖(即东鄱小学“以科技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及 张槎中心小学的《〈儿童版画〉校本课程开发》),都是笔者及笔者在任学校时所创下的。“两个大奖”背后多少艰难曲折,几多辛酸汗水,来之不易啊。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没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和行动,决不会有突破性的成果。

2.炼成果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成果的总结、宣传、推广,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例如,我校科研项目的研究,都注重在实践上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先后在校内外举行了多次课题研究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每个课题组都定期地把平时教学的心得、材料等加以系统的收集、归类,整理出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集、论文集、图片资料集、信息报道集等等。我们还注重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目的是一方面促进内部研究工作更扎实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使课题经验成果效益最大化。

成果的整理提炼,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要耐得住寂寞。作为校长,笔者努力成为教师“身边的榜样”。亲自撰写研究方案、亲笔撰写研究报告、与课题组教师一起整理成果,尽力为其他课题组修改研究报告和论文等。笔者用自己的行动点燃教师的科研激情,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再开拓

每一个课题的结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汇报。研然后知不足,究然后知困。每一个课题结题后,我们都在听取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及时部署,以阶段成果作为新起点,深化课题工作,让课题研究“更上一层楼”。

学校管理,深处是制度,高处是文化。从一个学校的科研生态来说,文化就是氛围。我校全员科研,四年如一日做好一件大事:营造氛围。氛围无价,一个校长如果不会营造氛围,学校就无法发展。氛围是学校发展、品牌成长的核心要素。实施上述的“三个策略”,最终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干事创业、促进成长”的科研氛围,让每一个老师感到自己在学校的“价值”,都有专业发展的自信和力量,都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学校和学生。

猜你喜欢
导航仪成果课题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导航仪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