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

2019-09-10 07:22李资颖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经济效益政策

[摘要]土地流转是我国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然而,由于我国农民传统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以及技术层面的问题,让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形式、流转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加以分析,然后对土地流转给粮食种植效益、粮食增产、地区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流转;粮食种植;经济效益;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城镇化的进度也在不断加快。由此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二是因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粮食与经济问题[1]。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原因在于,随着国家经濟的持续发展,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中国城镇化的加剧,对农村土地的占用也在逐渐加剧。城镇化的加速和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因此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对粮食种植和农民收入等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十分必要。

1 新时期土地流转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分散流转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分散流转是最为常见的流转方式,该流转方式是20世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流转方式。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农民开始进入城市打工,这些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在进入城市打工之前会将自己名下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民,一般情况下是邻居或者是同村村民。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流转的参与者仅有土地的经营者和使用者,政府基本不会参与到流转的过程中。在这个时期,土地的流转包含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出租的流转方式,即农民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的使用者种植粮食。这种流转方式因为涉及资金的交换,所以已经具备了市场化的特点。第二种是转包方式,这种方式是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转包给其他人。第三种是土地转让,在这种方式中,土地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均“打包”给了新的使用者。上述三种方式属于比较常见的土地流转方式,也是当前分散流转的主要方式。除了上述三种,分散流转还有一种互换的流转方式,这种是土地承包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换,其交换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方便管理。分散流转的特点是土地大多仍用于粮食种植,土地的管理也未脱离零散管理的范畴[2]。

1.2 集中流转

集中流转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交易的一种流转方式。这种流转模式,一般是村集体作为牵头人将全村的土地集中转让给企业、农业大户或者是机构[3]。集中流转最大的好处是土地会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在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都会更加规模化和正规化。土地集中流转的方式有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土地信托以及集体农场。其中反租倒包指的是村集体将村土地集中起来租赁给企业或者是农业生产大户。反租倒包最大的优点是土地会被最大限度地集中使用,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粮食种植产业;股份合作指的是农民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入股股份企业或者是合作社中,然后由合作社或者是股份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农民则根据自有土地股份所占比例进行分红。在股份合作中,因为土地是统一经营管理的,所以粮食种植将会以机械化手段进行耕种,粮食种植的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会得到大幅度的解放,农民也更容易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土地信托指的是农民将属于自己的土地委托给信托机构或者是组织管理,而信托组织或机构则以有偿的方式将土地转让给企业、组织或者是个人。这种方式最大优点是土地的效益会达到最大化。集体农场指的是村集体将村民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进行规模化的粮食种植或使用。

2 新时期土地流转的特点与制约因素

2.1 新时期土地流转的特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剩余劳动力已经无力承担现代农业粮食种植的要求。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各级政府注意到这种变化,开始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也开始细化,并对土地流转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土地的流转形式由原来以农民个体为主的分散流转方式向着集中流转方式转变,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农民利益和粮食种植需求,对参与土地集中流转的企业、组织、机构以及农业大户的经济能力的审查日趋严格,对土地流转中土地使用、合同签订等流程监督也变得更加严厉。当前土地流转的流程、监督以及管理都日趋正规化和制度化。

新时期土地流转集中化的另一大特点是土地使用日趋多样化和特色化。在过去,土地基本以粮食种植为主要使用方式,而集中化流转让土地的使用更加偏向多样化和特色化,各地区往往根据所属地区的优势和耕种条件打造属于本地特色的主导农业产业,例如打造粮油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基地或者种子基地等。通过这些主导农业产业的带头作用,推动地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4]。

2.2 新时期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在新时期,我国的土地流转现象虽然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也从政策、制度和流程方面进行规范,但仍受到我国一些土地法律的限制。例如在我国的土地管理中,住宅管理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国有土地,农村的宅基地不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范围。

除了法律方面的限制,我国土地流转还受到部分土地经营者的影响。在中国这种长期以土地为生存根基的国家,农民的土地意识根植在血液里,这就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十分谨慎,尤其是以集体农场为代表的集中流转方式,会让农民产生失去土地的错觉,因而出现反对土地流转的情况。而由农民单独处置的分散流转方式,又无法实现粮食的机械化、规模化以及规范化种植,不能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另外,技术缺陷和模式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土地流转。我国虽然加强了对土地流转的管制与监督,但是这些管制和监督基本都是以行政方式实现的,在法律和法规方面仍然缺乏保护。在交易模式方面,土地交易的市场十分狭隘,土地流转缺乏完整的价格体系,竞争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3 新时期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

3.1 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扶持带来的粮食种植效益增长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制定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红线[5]。进入新时期之后,因为土地流转带来了经济效益,所以政府在保持原有农业政策的同时,也会积极实施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的积极实施,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和重新配置,提升土地粮食种植的效率和利用率,從而达到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土地政策的扶持,也为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正面的宣传,让部分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积极意义,从而提高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间接地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总之,政府政策的扶持在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粮食种植的效益,直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土地流转的速度,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促进粮食种植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另一个经济效益是粮食种植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这对中国粮油的生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6]。新时期中国土地流转的模式基本已经从原来的分散流转方式朝着集中流转方式进行转变。而集中流转模式中,土地流转要么是引入企业和种植大户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使用,要么由村集体牵头实施集体农庄模式。由于这些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使用实现了集中化、统一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在粮食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就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这会极大地提高粮食种植的效率。与此同时,粮食的规模化种植可以带动围绕粮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粮食种植的产业化经营,例如常见的粮食生产基地、商品油生产基地便是产业化的代表。粮食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

3.3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土地流转带来的另一个经济效益就是,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其收入方式也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带来的最大特点是粮食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以及产业化,土地种植效率的提高以及种植方式的产业化和多样化,会促进粮食种植经济收入的增长[7-8]。一方面这种增长会让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让出租土地的农民获得较高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农民将土地出租给村集体、企业以及种植大户之后,自身会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工作者,农民既可以选择到城市里面打工,也可以自己创业做小生意,乃至创办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民经济收入的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过去农民依附在土地上,收入来源十分单一,经济收入也较低。土地流转之后,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会因为农民脱离土地便与农民无关,而农民脱离土地之后从事各行业工作必然也会带来收入。土地种植效率的增高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必然会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获得极大的增长。

4 结 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加速,这为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效益。首先在大方向上带动了农业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土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最后,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陈科宇,翁贞林,张辉.资源禀赋、社会保障与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基于赣粤33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研[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11):118-123.

[2] 金红利.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行动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34-138.

[3] 公茂刚,王学真,李彩月.“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9,213(1): 93-102.

[4] 沈张荣.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8(21):24-26.

[5] 李敏.平顶山市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浅析[J].河南农业, 2017(16):10+12.

[6] 王善高,雷昊.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品质调整和要素替代的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58-65.

[7] 周理干,叶爱东.关于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的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2018(11):45.

[8] 杜拴弟.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8-9.

收稿日期:2019-09-18

作者简介:李资颖,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经济效益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