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阳
[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中应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价值,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数量均为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徒手矫正胎方位协助其完成分娩,研究组产妇采取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协助其完成分娩,研究比较两组产妇胎方位矫正成功率、分娩结局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胎方位矫正成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结局及产后并发症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位难产中采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可提高矫正成功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位改变,徒手矫正胎方位,头位难产
[中图分类号]R7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50-02
头位难产在产科中较为常见,主要是指非枕前位胎头在产妇盆腔内无法正常完成回转,产生持续性横枕位或后枕位,最终引发产妇难产。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产妇在分娩期间使用过量麻醉类药物有关,另外,头盆不对称、骨盆倾斜角度过大、胎儿畸形、软产道肿瘤或畸形、巨大儿、骨盆倾斜角度过大等因素也可导致头位难产的发生。经常规阴道检查或体格检查均可确诊头位难产,临床需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协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胎方位矫正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头位难产产妇共计68例开展本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8.44±2.39)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39.05±1.44)周,其中横枕位26例,枕后位2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49±2.45)岁,孕周37~43周,平均孕周(39.11±1.46)周,其中横枕位27例,枕后位21例,两组常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单纯采取徒手旋转矫正胎方位,研究组产妇采取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肽方位。产妇宫口开至4~6cm时采取人工破膜,操作过程中需取产妇侧俯卧位,使胎儿重力维持在合理方位,确保胎儿重力方向与产道方向一致。调整产妇体位期间,需使产妇身体向一侧俯卧,使其含胸屈曲腰部,也可采取微弓腰的姿势。将产妇大腿向上方微收紧,保持大腿上方与脊柱纵轴角度为90°。产妇大腿下方伸直,屈膝并曲髋关节,保证床垫与产妇腹前壁紧密贴合。结合胎头实际位置对产妇体位做出调整,如胎头位置右枕横位或右枕后位,需取产妇右侧俯卧位,如胎头位置左枕横位或左枕后位,需取产妇左侧俯卧位。产妇宫口开至8cm,取仰卧位,指导产妇保持双手抱膝姿势,待宫口开至9cm,配合采取徒手矫正胎方位治疗。实施徒手矫正胎方位前,需密切观察产妇调整体位后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分娩,持续观察时间不得低于30min。如产妇为坐骨棘下胎儿先露而非坐骨棘上胎儿先露,需观察胎头高位、胎头方位、羊水情况及骨盆是否完全对称,如产妇骨盆无法实现自然复位,无头盆不对称及胎儿窘迫等合并症,在胎膜已破的状态下需指导产妇将双腿屈曲,大腿与腹部紧密贴合。于宫缩间隙将右手中指与食指伸人阴道内部,矢状缝与两指保持平行。对胎儿骨质区域施加压力,中指与食指叠放,中指在上,避免对胎儿颅缝造成损伤。中指与食指密切配合,在产妇宫缩时缓慢旋转胎头,右横枕位逆时针旋转90°,右后枕位顺时针旋转135°,左横枕位逆时针旋转90°,左后枕位顺时针旋转135°。带产妇产生3次宫缩后,如枕前位可将胎头固定,胎头位置安静滴明显,未出现回缩,脐带未出现隐形脱垂,胎头发生回转,可将手指抽出。
在进行右手旋胎头的过程中,可利用左手配合沿脊前持续推动胎儿,操作完成后观察20min。对产妇实施阴道检查,如胎方位存在异常,需依据上述方法进行二次旋转。如产妇出现宫颈水肿等症状,需静脉注射阿托品,确保胎位调整顺利完成。实施胎位矫正过程中需将胎头适当上推,使其与坐骨棘保持平行。如产妇产力不足,需滴注催產素后实施体位调整,避免胎头回转等意外情况发生。如产妇经2次徒手矫正胎方位未达理想效果,则需实施剖宫产。
1.3评价标准如产妇将矫正后产程进展迅速,存在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指征,如宫缩乏力,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可视为胎方位矫正成功。如产妇经1次徒手胎位矫正仍存在异常,则视为第1次矫正失败,如第2次矫正无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指征则需采取剖宫产,2次矫正均失败,统计两组产妇胎方位矫正成功率。统计两组产妇剖宫产、自然分娩、阴道助产等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等产后并发症。
1.4评价标准胎方位矫正成功率、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使用%表示,x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产妇胎方位矫正成功率胎方位矫正成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产妇软产道损伤3例,产后出血2例,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5/48),对照组产妇软产道损伤6例,产后出血5例,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11/4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分娩结局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经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后胎方位矫正成功率、分娩结局、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优势显著。影响分娩结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力,通过体位改变可使产道方向与胎儿重力方向保持一致,胎儿在重力作用下可促进产妇产力增加,实现产程加快。对胎头实施徒手旋转可结局胎儿俯屈等问题,使胎头准确通过软产道,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前胎儿在羊水中出于悬浮状态,不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分娩过程中宫缩力,羊水自身浮力、胎儿重力共同形成合力,方向与产道维持一致,在这种合力形成后采取徒手旋转胎头的方式可促进胎方位矫正成功率提高,而1次矫正成功能够降低产道损伤、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
为确保徒手矫正胎方位的成功率,需掌握相关指征,即产妇骨盆无狭窄、头盆明显不对称、产力强弱、骨盆大小、胎儿体重等,对上述项目评估如符合标准可实施徒手胎方位矫正。同时,如产妇宫颈扩张6cm,枕后位或枕横位明显,产程延长或停滞也可实施徒手胎方位矫正。另外,产妇宫缩正常,胎儿体重超过4kg,胎膜已破且无胎盘前置及胎盘早剥,可实施徒手胎方位矫正。
由此可知,头位难产中应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可提高胎方位矫正成功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头位难产中应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