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生
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的召唤,也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个人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讲,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使,只有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首要任务。
艺术类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厌学,在地理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灌输方法,学生会对学习地理没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的设问,这些都是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讲《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时,讲到新疆的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让同学们观察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否和新疆的“疆”字的右半部分有相似处,让来自新疆的几名同学介绍了当地的特产、气候特征,同学们尤其对新疆的各种瓜果感兴趣,提出了“新疆的瓜果为什么那么甜?”,又如在舞蹈班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时,有五位不同民族的同学,在课上分别着本民族的服装,为同学们表演本民族的舞蹈,讲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2008 年 5 月 12 日一场空前的、惨不忍睹的 8 级大地震的场景”,同学们就会迫切想知道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进而把学生引入“板块运动”的地理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用我国的国粹谜语导入新课,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部深入世界最大陆”。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创设地理意境
一堂优秀的地理课,尽管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离不开语言艺术,教师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优美语言艺术的感召下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忘掉疲倦,快乐学习,并接纳知识。
如适当加上一些趣味语言,如谚语、诗词、成语、歌诀,不但使地理课妙趣横生,满堂生辉,而且能创设地理意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听课变为一种享受,事半功倍。例如诗歌的引用,可营造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讲“地球运动”时应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天气与气候时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词歌赋好比调味剂,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回味无穷。歌曲在课堂中的应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例如讲“长江的开发”时,同学激情澎湃唱响了《长江之歌》,从歌词中不仅了解到了长江的走向,而且领略到了长江汹涌澎湃的气势,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有滋有味,容易消化吸收。
三、投入情感,创设成功机会
实践教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任何一堂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只要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就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能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进取的火种,例如班里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老师提问也不举手,在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课时,特意为这位同学创设了情境,请她为同学们介绍新疆和呼和浩特的时差以及新疆的特产,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该同学终于开口回答问题了。可见教师特殊的情感投入是多么重要。在课上为增加学生参与兴趣,只要同学们能参与课堂的互动,并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回答的结果不着边际,教师也要首先真诚地肯定他们勤于思考、肯动脑筋的精神。尤其是对后进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偶爾一次的举手,一定要抓住机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老师的关心与鼓励对一个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抓住第二课堂,提高综合创造力
在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上,第二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初中学生动手参与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第二课堂教学,开展野外考察、野营、春游、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创新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新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等)。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地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教师只有用心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应用语言艺术、尽可能多投入情感教育、有的放矢开展地理活动课,让学生不自觉地对地理课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