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保密
【摘要】依托“梅”浓厚地域文化,我校于2017年打造“一校一品”——“梅”文化办学特色,用“梅”的品格涂亮师生的生命底色,以梅风雅韵的环境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让“梅”的形象在师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潜能德育”以梅文化为依托,以激发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潜能为工作核心,从文化、行为、活动、技能、评价的不同视角,构建了育人工作体系,成就学生梅品人生,取得了显著的德育成效。
【关键词】德育;特色;梅品文化
陆河县于2004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评定为“中国青梅之乡”。2006年,“陆河青梅”以优良的品质特征和人文地理优势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坑镇共光村 “万亩梅园” 距县城8公里,距我校3公里,是广东面积最大的连片梅园。每年梅花怒放时,20余万株梅树枝头绽开簇簇香雪白花,装点着陆河山城,成了报春的使者。依托“梅”浓厚地域文化,我校于2017年打造“一校一品”——“梅”文化办学特色,用“梅”的品格涂亮师生的生命底色,以梅风雅韵的环境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让“梅”的形象在师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
一、創梅图,树“三风”,以境育人
在我校的校园里,处处都会让你感受到梅文化的存在。一进校就能看到巨幅石梅花图,四季“梅花”雪白。教学楼墙上醒目的大字,校风:宁静能致远;教风:她在丛中笑;学风:香自苦寒来。走近教学楼,可以看到有关梅的诗词展板,还有以梅花诗词组成的图文并茂的墙文化。在教学楼东南边草坪上还有石景名为“暗香疏影”。在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种植三十多株青梅,形成了一个小梅园。在办公室、在教室、走廊……都有梅的气息,营造了优美和谐的梅品文化氛围。
二、种梅树,扎梅根,以物化人
梅花是中华民族坚强品格的化身,是英雄气节的象征。我校充分利用空地种植梅花,如白梅、红梅等,营造一片梅林雅境,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同时,我校还组织师生参与种植梅树,并把所种梅树分包到各班级管理,如给梅树浇水、除草等,使师生在劳动中创造美、感受美,在让梅树入土扎根的同时,也让梅树的品格在师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
三、游梅园,赏梅花,以景染人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每到梅花开放的季节,学校都组织学生游梅园,赏梅花,让师生在观赏中感受梅花的清醇、美丽、典雅,感受梅园的清香怡人。由此,唤起师生美的意识,使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在欣赏梅花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梅花的骨气和品格,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四、画梅展,书梅诗,以文熏人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让梅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让梅精神成为校园精神,学校除了种梅、赏梅,更重要的是开展系列的“学梅”活动。首先,学校立足课堂,利用语文、生物、美术等学科进行了解梅的相关知识,为梅文化的积淀打下基础。其次,学校放眼课外,开设校本课程,画梅展,书梅诗。通过 “校庆日”活动,学校举办书画作品展,在艺术创作中再现梅花的形象,画中必有梅花,字中必书“梅”句,孩子们用心写下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用情画下梅“已是悬崖百大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用镜头拍摄下“她在丛中笑”的乐观豪迈。
五、办梅报,学梅品,以行树人
“习惯决定人生”,这是至理名言。通过举办《学步》《梅苑》或板报等平台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功。当种梅成为一种乐趣、当赏梅成为一种享受、当“学梅”成为一种常态,当梅品成为一种追求时,“梅”的精神已根植于心,已成为校园师生心中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题。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懂得了以梅的品格要求自己,以梅的精神鼓舞自己。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得到新体验,我校针对“学梅”积极组织实践创新活动——手工制作“梅花图”,并在实践中带领学生领悟了梅傲霜斗雪的高尚气节,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和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深刻内涵,由此也根植于学生心中。两年来,学生在敬梅品、立梅魂的行动中懂得了自律、自强,也培养了坚贞不渝、高洁谦虚的梅花品格。
两年来,我们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努力打造校园“梅品文化”氛围,深化了“梅品文化”办学特色,丰富了校园文化精神食粮。现在,东坑中学的学生们都会画简单的梅花,都会写几首梅诗梅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香自苦寒来”的学风正在慢慢形成。梅润无声!也可以说,我们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育人为本”“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