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芝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对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创新,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鉴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提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阅读的正确观念,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本文的重点。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而这种动机就来自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鉴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结合,以此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比如信息技术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文中小蝌蚪、青蛙妈妈、小鸭子等角色进行分配和扮演,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传授多样化的阅读技巧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多样性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智力水平不同,导致所表现出的阅读能力也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2]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式:可以从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进行阅读赏析;也可以针对某一段落进行重点分析;还可以从作者对不同景物的描写进行阅读理解。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体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慈母情深》这种记述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种写景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在阅读《守株待兔》这种寓言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示范阅读,以便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寓意和内涵。
三、突出阅读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为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明确阅读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题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让学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的抓住文章的“灵魂”,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3]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时,在全文十八个自然段中,第十五、十六自然段的文字是最感人的,这段文字描写了海鸥对老人眷恋的姿态。而其他段落的作用就是为这个“感点”进行预热、铺垫和造势的。另一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聚焦点就是文题,文题也就是文眼。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要对文题剖析,将文题中的关键词、核心词找出来。比如,《观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聚焦点就是“观”和“潮”,而文章的第四个自然段就是对应的重点段落。
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仅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以便延伸阅读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多样性的阅读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终生阅读的正确观念。例如,在讲授《文成公主进藏》时,教师可以延伸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唐代文学作品,比如诗人虞世南的《咏蝉》、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也可以融入历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文成公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此了解贞观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这样,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涵养,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鉴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与优势,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范佳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24).
[2]房相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6(02).
[3]姜洪香.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