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学前师资培养研究

2019-09-10 14:28张利华叶樱候佳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1期

张利华 叶樱 候佳喻

【摘要】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系仍占据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地位,可以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实现幼儿园的改革逐步深化与发展。所以,在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需要对学前师资培养策略进行创新。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学前师资培养的现状,从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学前师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学前师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在教师教育改革逐步发展与推进的当下,以往的学前师资培养模式慢慢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可以充分借鉴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从各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学前师资培养水平和质量,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针对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学前师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学前师资培养的现状分析

首先,学前师资培养失去吸引力,且生源质量逐渐下降,这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高考扩招,且某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运用了企业改制的方法,导致优秀学生数量减少,且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另外,幼儿园的总数量目前也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幼儿师资趋向于饱和的状态。且在经历了人事改革之后,幼儿教师应聘人员的工资仍然偏低。有的幼儿园虽是集中社会力量来开办的,但却依旧把盈利作为主要目的,没有重视教学水平和师资待遇的提升。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从近年来的情况可以看出,不少儿童艺术学校、亲子校园、幼儿外语学校等都呈现出炙手可热的趋势。上述这部分机构的幼师经常只是参与了短时间的培训就上岗开展工作,很少有教师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这些情况均说明目前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师资培养模式也有着一些弊端,课程设置相对落后,人才模式处在单一的困境中,很难满足真正的市场需要。

最后,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高师校内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优秀的幼儿专业课教师以及其余幼儿教育工作者。但目前高等教育逐步普及,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学校需要引入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以往的培养目标已不能充分贴合眼下用人单位的需要。且有的师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导致有的毕业生难以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二、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学前师资培养策略

第一,着重体现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专业的导向功能。在师资培养这一方面,高师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幼师与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所以,学前专业应当把本专业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领导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构建有关的信息资料和科研中心,集中力量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理论水准。同时,对家长育儿以及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指导,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并给幼师与专科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提供理想的平台,着重考虑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条件,给更多学生提供学习与深造的机会。

第二,走专业性的培养道路。要在教师教育改革事业下进行学前师资培养,坚持走专业性的培养道路。首先,要确立好专业地位,深入认知到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做好研究工作。其次,要制定出合理的专业标准。这是专业地位得以确立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幼儿教师标准、幼师教育质量标准、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资质认定标准。最后,还要设立专业的机构。现阶段,师范院校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特点,非师范院校也参与到教师教育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强化幼师教育专业特色,并维持较高的专业水平,就必须把高师学前的优势全面体现出来,构建先进的幼儿教师教育基地。

第三,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创新。要充分体现出当前时代要求以及专业化特点,则需要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具体来说,其应当包含以下课程内容:一是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主要可以陶冶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其能够确保将来的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基础,拓展其眼界,使之拥有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以及艺术审美,并涵盖了社会、自然以及人文这三大方面。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主要包含了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系列课程的内容。三是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涵盖了一般教育理论与学科课程教育理论。四是教育实践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毕业阶段的教育见习以及实习任务。此外,作为幼儿教师,还应当接受艺术类的相关课程学习,确保自己能够拥有基础的艺术教育功底。因此,在上述专业课程当中,应当适当融入有关艺术类的课程学习内容。但如果教育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就需要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出通识教育课程的关键作用,让教师的人文素养、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第四,对生源渠道进行拓展。采用拓展生源渠道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学前师资培养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优化幼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可以在高考的基础上录取一部分幼师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沿袭了传统的学前师资培养方式,可以对幼儿师范教育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确保一部分专业能力较强,且拥有较好文化素质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其次,当前的教育学院将会担负起教师教育的全部理论课程,并实行“2+2”“3+1”或者“4+1”的教育模式。对于学前师资的培养,也能够采用相似的方法,以考核的形式招入一部分专科学校的学生。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择,让一些学生能够接受专业的学前师资培养,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与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偏爱的专业,这也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视野下开展学前师资培养,应当着重体现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专业的导向功能,走专业性的培养道路,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并不断拓展生源渠道,以此吸引到更多学前师资后备力量,加强学前师资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將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波,倪秀珍,张薇.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与思政教育改革融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6+18.

[2] 张春海.论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教育变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53-159.

[3] 秦萍.学前教育体系下师资培养教育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