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小学作文一般以描述事件、表达情感为主,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不断探索与推进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三大策略,仅供参考。
小学作文生活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现实、积极生活、快乐学习,继而乐于写作,善于表达情感与描写事物。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坚持走生活化教学之路,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创建高效作文课堂,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实践活动有学校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然实践活动等多种类型,其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相通,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品质,深化学生思考,是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予以应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以下三点:
第一,既然实践活动有多种类型,则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实现活动主题与形式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活动设施与设备,为学生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要求家长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同时应选择典型的家庭、社会、自然场景,让学生去体验。
第二,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发现生活的本质,探索人生的意义,并将其写入作文。
第三,社会服务、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都是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的常见活动形式,教师要连接社會服务组织与家庭,丰富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方式与内容,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如可开展以“观察花草树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校内,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让学生在认识、拥抱自然的同时收集作文素材,获得独特体验。在家中,家长可以让学生养花、养草、养树,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走近更多的自然生命。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一系列实践活动或自己观察的某种植物为内容进行写作。
2.传授学生写作与生活观察技巧,奠定写作基础
有理论认为,写作过程包括两重转化,一重是由物至意,可通过上述各类实践活动实现;一重是由意至文,这就需要借助一定写作与观察技巧,将心中的情感与想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凝练成句、组织成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将写作与生活观察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首先,教师可采取写生与临摹相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写作技巧与方法形成形象化认识,用语言或者文字再现生活场景或描述内心情感。此时,教师不但要将学生放在写作教学的主体地位,还要鼓励学生关注描写对象,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情感,并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让学生以课文和课外文章为参考,调整遣词造句、篇幅布局等,写出优秀作文。
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到自然中寻找春天,观察并记录山水、草木的变化,思考哪些变化意味着春天已然到来,如草木发芽、冰雪融化、鸟儿啼鸣等。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写作,写作之前,可告诉学生先阅读描写景色的课文或课外文章,如《秋天的雨》《花的学校》《美丽的小兴安岭》《大自然的声音》等。而后,让学生按照选择描写对象、架构文章、写作、润色与调整的顺序作文,并告诉学生将情感表达与道理阐述作为写作重点。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直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实践证明,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具有生活化的本质属性,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事物与现象的理解,为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奠基。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借助多媒体设备,配以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增加情境的真实感,使学生获得感悟,形成作文。
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体育比赛”的主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体育人物专访、获胜场景图片,通读冠军感言,收听比赛讲解等,了解比赛规则,感受体育竞技精神与爱国精神,形成顽强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之后可以让学生以某一体育赛事、体育人物为对象,要求写作时将人物、事件与自身生活相联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爱护与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写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反映生活本质的优秀作文,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深入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创设情境、传授写作技巧、营造平等教学氛围等策略,使学生对生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探索之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