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淋
摘 要:高校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大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地方性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依然存在对选修课认识和定位不清现象。文章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选修课的文献报道,并结合我校选修课开设情况,对地方性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现状分析,旨在为加强地方性医学院校选修课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性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37-05
Abstract: The opening of electiv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roade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multi-faceted interest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t this st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local medical schools in China still have an unclear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of elective course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offered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reports on elective cour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ing with our univer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elective courses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Keywords: local medical colleges; elective courses; opening discussion
選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与“必修课”相对。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选修课一般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类,专业选修课将专业前沿及特色课程提供给学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做准备。公共选修课根据课程类型有所侧重,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然科学类课程则侧重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艺术类课程则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1,2]。选修课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必修课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选修课的建设和改革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进入新阶段,人们对卫生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医学院校不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医学院校选修课的开设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科研思维、医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补充。加大地方性医学院校对选修课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兴趣
选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医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教育,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4],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约4.8%。而近年来,在高考招生总量保持平稳的背景下,部分地区高考录取率连创新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近50%。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化趋向于普及化。然而医学本科院校“5+3”和专科院校“3+2”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专业院校,要求更加严格,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也更加严格。医学生培养模式是按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养顺序来进行,医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医病救人,与患者沟通,造福更多的人类。
高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充实他们的大学生活,提高他们的内在修为。胡适先生曾说:“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么样,往往靠他怎么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必修课程知识外,还应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这对于他们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作为必修课补充,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其他类的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始终是较重的,这是由医学课程的门数、内容和学习思维模式等所决定的。同时,由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有些必修专业课课时不断减少,在有限的课时内对知识进行拓展难度较大,因此开设相关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末厉岩等[5]对同济大学就选修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表明选修课开设对医学院校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很有必要。例如张颖等[6]对当今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开设化学相关选修课必要性进行了探究。选修课内容可以更加灵活,充分体现综合性、创新性特点,来源于书本又不局限于书本。开设医学类相关选修课可以补充学生专业知识、纠正认知偏差,意义重大。
(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医学院校本科生数量增长迅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卓越醫生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一项针对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改革计划[7]。该计划的核心在于培养一批具备高超医学技能、崇高职业道德、丰富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学院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在今后工作不仅能够医治病痛,更能够与病人沟通,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抚,能与病人家属正确沟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发生改革,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医学不仅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治疗,同时还包括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治疗[8]。现代医学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医生的工作不单单是治病救人,更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培养全面的医学教育中,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有些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待完善,不能按照成熟的必修课程来进行教育,选修课中可以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选修课程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选修课为医学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现状
(一)选修课课程归属及性质
目前我校选修课按照课程归属来分,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基础医学类选修课和临床医学类选修课三类。人文类选修课主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医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例如《健康教育》、《音乐鉴赏》、《摄影艺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基础医学类选修课主要是对基础医学必修课程的一个补充,介绍与医学相关的前沿基础医学知识,可以强化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例如《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课程;临床医学类选修课也是对临床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主要是开设与实际生活相关、与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介绍当今最新临床技术、研究进展、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保健卫生知识。例如《临床营养学》、《核医学》、《肿瘤学》、《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等课程。由于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有些选修课是针对全校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开设,有些选修课程是只针对部分年级、部分专业开设,又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限选课。例如《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医院信息系统》、《全科医学概论》等选修课只针对大四、大五学生开设;《核医学》、《肿瘤学》全校其他专业可以选修,医学影像学专业不能选修,因为他们专业必修课中已经开设。分析近三年来我校选修课(校内)开设门数情况(见表1)。由于我校是地方性医学院校,在专业必修课中涉及较为全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而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来说较少,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校人文选修课开课比例高于基础医学类和临床医学内的选修课。从2016年开始我校引入网络选修课,校内选修课开课门数总体开始缩减,具体分析见网络2.2网络选修课开课情况。
(二)选修课选课情况
学生选课情况是反映开设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了解当今医学生兴趣所在,反映必修课之外的学习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别近三年选修课选课人数统计,以及不同年级选课人数的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情况见表2、表3。从表2和表3可见人文社科类学生选课人数相比较基础医学类和临床医学类的选修课学生更加感兴趣;不同年级选课人数来看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一、大二选课人数很多,大三、大四呈现低谷,大五年级临近毕业时又出现一个高峰期。原因是大一、大二刚进入大学对各类知识充满浓厚的求知欲,大三、大四时由于出现一个大学的适应期和疲惫期,学习兴趣相比较刚进大学大大降低,毕业时由于面临选修课学分的约束,选修课学分未达标的学生不得不再次选修来完成学分。
(三)网络选课开设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引入尔雅通识课、精品开放课程等优质网络开放课程资源,加大了选修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学生网络开放课程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医学院校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校网络公开选修课是使用智慧树学习平台,该平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自主学习讨论、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学分认证及学位支持,帮助学校达成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MOOC平台,促进了高校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我校从2015年开始使用网络选修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问卷调查分析从智慧树数据库中选择35门左右网络课供学生自主选修,网络选修课其成绩、学分与校内开设的选修课同等对待,学生考试合格后,学校承认其课程学分。网络选修课提供了教学的全过程服务,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难题,又能共享名师授课, 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特别对于高年级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十分方便,只要登录智慧树APP便可以开始学习。分析我校网络选修课与校内选修课选课人数比较(见图1),可见网络选修课自开设以来就广受学生欢迎,大大缓解了学校师资和教学场地资源。
(四)选修课上课情况
选修课上课一般是大班上课,班级容量至少在100人以上,多数同学选修了课会去认真上课,少数学生上课只是为了签到,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有极少同学选修课仅仅是为了学分,从来不去上课,只是去参加考试。当然学生上选修课的情况与授课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有关。如果一门课老师讲的非常精彩,上课风趣、幽默那么学生上课人数会增加,甚至没有选修到的同学还会参加旁听,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老师授课水平一般,上课时枯燥无味,那么学生听后上课人数会陆续减少。比较我校受欢迎的A课程以及授课一般的B课程进行对比两门课都是18学时,每周3学时,授课6周,选课人数200人。每次上课人数统计(见图2),学生上课人数比较可以得出在第一周时上课人数基本在190人以上,后面A课程一直保持在190人,B课程上课人数逐渐减少到100人以下,然后在第六周上课人数又回到一个高峰值。
(五)选修课考核情况
传统的选修课考核方式一般是以期末的最后成绩为主,随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目前我校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论文、开卷考试、平时测评、实验和实践、答辩、小组讨论、PP演示、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笔记、口试以及闭卷考试等。以我校比较受欢迎的一门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红楼梦》鉴赏为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上课期间抽查点名和根据每次课的主题以小说中人物或者文化为讨论对象,分小组讨论,所占成绩40%;期末考核以分析评价小说中自己喜欢的人物来完成一篇论文占比60%。最终考核学生成绩分布见图3。可以看出选修课通过率达到98%,成绩主要分布在70-90分之间。
三、医学院校开选修课开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我国高校选修课开设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发展近30年。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我校实际选修课的开设现状研究表明[9-11],地方性医学院校选修课开设情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学校方面: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注重强调专业课程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医学院校选修课课程类型少、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方面: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程认识和定位不清楚,缺乏引导,对课程性质不理解,选课时盲目性大,学习没有规划,想一开始修完所有学分或者临近毕业才修学分,有些学生只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学习,凑够毕业达标的学分,就不再愿意多选择课程来学习;教师方面:部分老师在选修课备课方面不认真,知识不更新,上课不严谨,考核方式不合理,还有个别老师临近评职称时申请一门选修课,增加自己上课学时数,待评上职称后,又以各种理由停开。
从培养健全合格的医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地方性医学院校选修课的開设。
(一)学校管理层面加强选修课重视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加强选修课的宣传,重视选修课的开设,投入教师资源和教室资源,鼓励教师申请选修课,当然也要严格审核把关选修课的开设与停开,对选修课课程意义和教师授课水平进行相应指标的考量,取消不合格选修课程,奖励优秀选修课程,在评价方面同专业课一样采取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专家评教形式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目前国内比较好的网络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也可节约资源,丰富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12]。在教材选择方面也要严格把关,调查研究选出师生满意和实用性强的选修教材。改进选修课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改革考试方式。提高非医类相关选修课比率,培养全面的医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修课开设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健全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内心。学生在选修课常常很盲目,许多时候受高年级学生的影响进行选择,在这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规划,对学生选修课进行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每学期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学习。学生修完选修课后,能真正对该课程能够理解和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是为了修学分来达到毕业要求。
(三)教师提高职业素养提高授课质量
授课教师应该摆正态度,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职业素养,精心备课,个性化授课,提高授课水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进行改革,多一些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自己所讲的选修课程,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上课时应该重视上课纪律,可以通过点名、抽查、上课讨论等形式计入平时成绩,保证学生出勤率,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重视成绩管理、重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使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不能给学生形成“只要选修,考试都会通过”的心理。
四、结束语
现在有些高校已经把选修课开设的丰富多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开设的《爱上双人舞——两性交往与相处的艺术》选修课聚焦于当下大学生的诸多情感问题,直面两性交往过程的玄妙关系。课堂更多是在情境演练中体验、学习和领悟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爱情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亲密伙伴,认识婚姻和家庭;开设的《食话食说》饮食教育课程,同学们将在8周的时间里,学到川菜文化的理论知识, 并且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鱼香茄饼、回锅肉等经典菜肴;成都大学开设的《中华传统射艺课》一经开设就受到学生“热捧”;开设的《社交礼仪》选修课,较之于其他高校的社交礼仪选修课,不仅教授学生纯碎的理论知识,任课老师还直接带学生到了校园里的西餐厅,边吃边上课,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当今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是专业技能过关、人文素养宽厚、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医学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环境和医学发展需求,扎实开展教育各项教学改革工作,其中教学改革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选修课相对必修课程更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更适宜作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先锋,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开展选修课程是高等医学教育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求[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14-2020)》等决策性文件出台,更近一步推动高等医学教育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革新和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既专业技能谙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培养全过程,为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才培养既指明方向,也提出新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我国各地方性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面临的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明确各种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和提升教师自身的工作胜任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与体验中学会思辨、发掘所长和历练品质,以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小飞,刘海松,高书杰.高等医学院校选修课现状分析与管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9-21.
[2]安晶.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1):31-34.
[3]刘明,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诉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246-1249.
[4]陈挚.志愿填报:科学利用历史录取数据[J].高校招生,2017(11):39-41.
[5]厉岩,彭厚鹏,沈继权,等.高等医学院校学分制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分析[J].医学教育,2000(03):8-11.
[6]张颖,陈雅琼,郭可愚.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开设化学相关选修课必要性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29-30.
[7]张文龙,高恩泽.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7-8.
[8]许杨,李蓉,徐辉,等.国内外基础医学教育、考核关联性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0):39-41.
[9]刘玉珍.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管理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 2008(27):259-260.
[10]唐宇宏,潘鸿.贵州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1):67-69.
[11]任延艳,石红伟,李丽,等.医学类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5(26):2644-2645.
[12]荆永君,李昕.MOOCs时代下大学生选课影响因素及问题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5-8.
[13]程博,朱彦雨,李丽芳.新形势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