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星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第一支登山队,是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义成立的。对于曾经攀登珠峰的张庆东、孙义全们来说,不管什么时代,只要珠穆朗玛峰永远伫立,攀登者便永不止步。
珠穆朗玛峰从不缺少攀登者,这座世界最高峰每年要迎接300名登山爱好者。他们面孔各异,语言不通,国家间彼此遥望,但他们的目标一致 登上峰顶。
就在2019年的春季珠峰登山期,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41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其中有12名中国登山者。自从1953年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首次从南坡登顶后,66年间,约有5000多名攀登者先后成功站上了峰顶。
世界最高峰独具一番天然的吸引力,牵引着攀登者们身上一个共同的基因,那就是对峰顶的渴望。然而,如果回溯到1960年,能够登顶珠峰,更像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的比赛。
民间登山家
2019年5月21日,来自辽宁沈阳的攀登者孙义全完成了自己的第3次登顶,成为中国民间登顶次数最多的人。
从2013年首次攀登珠峰到现在,孙义全曾在珠峰经历过冰崩、雪崩,也亲眼目睹过尸体横躺雪地。一次次的攀登经历,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他具备了提前预判风险的能力。
在今年的攀登中,孙义全准确地预判到珠峰将会发生“大堵车”,于是提前一天冲刺峰顶,避免了堵车的风险。他告诉《中国工人》记者,珠峰堵车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受孟加拉气候的影响,今年适宜登顶的“窗口期”过于集中。众多登山者拥挤在同一时间段冲刺,导致堵车时间过长。
据报道,今年春季登山期有近100名登山者困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堵车长达3小时,仅5月23日一天就有3人丧生。
通过反复攀登珠峰,孙义全不断增进对自然、社会乃至死亡的理解。他认为,攀登珠峰既不是征服欲望作祟,更不是冒险心理使然,用他的话说,“应该是珠峰接纳了人”。
身为一名艺术家,孙义全进而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他广泛搜集与珠峰有关的文献史料和登山装备器材,将自己的登山经历融入作品中,以新颖的角度呈现给大众。
今年9月25日,孙义全筹划了两年的《攀登者·无畏向上》珠峰主题展在沈阳正式启动。他将自己搜集的70余件展品一一向大众展示,在这些展品中,既有1950年以来登山者使用过的氧气瓶、冰爪,又有孙义全本人3次登顶珠峰使用过的连体登山服、高山靴、冰镐、安全带等用品。其中,一把在上世纪50年代使用过的冰镐是孙义全收藏的年代最为久远的物品。
曾参加过1975年攀登珠峰任务的中国登山队队员张庆东,同为沈阳人,这一天作为特邀嘉宾,观看由年轻一代攀登者孙义全筹划的主题展时,回忆,感动,以及深刻的感触五味杂陈扑面而来。看到最新的登山装备时,他开玩笑地打了个比方:“如果说我们当年穿的是军大衣,现在穿的就是貂皮大衣。”
首度登顶
如张庆东所说,现在已经难以想象,我国第一代攀登者们是如何在技术、装备、物资处于蛮荒的条件下登上峰顶的了。
更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的第一支登山队,是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义成立的。
早在1956年,应苏联全苏工会理事会邀请,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西郊八大处,举办了第一期登山运动员训练班。来自全国各地的55名厂矿职工,经过40多天的训练,选出35人,组成了以史占春为队长的全国总工会登山队。
1957年底,苏联向中国发出了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邀请,两国计划用3年时间合作完成登顶。此次登山,不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而是由国家体委和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体育局共同负责。
然而,国际关系变幻莫测,到了1959年中苏关系已经不复往日。但攀登珠峰的决心并没有就此止步,当时中国与尼泊尔对珠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经过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的协商,中国登山队奉命完成独立攀登珠峰的任务。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组成。全队共有队员214人,其中藏族队员占三分之一,全队平均年龄为24岁。
挑战世界最高峰,对这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来说可谓困难重重。他们一方面对珠峰北坡的地形和气候知之甚少,一方面又缺乏实际攀登经验。
珠峰北坡的攀登路线,直到今天遵循的都还基本是英国人马洛里开辟的那条路线。在1960年时,这条路线的资料中关于第二台阶的具体情况和更高海拔地段的描述,几乎—片空白,因为从没有人上去过。
中国登山队率先填补了这项空白。在登山队第3次适应性行军进行到第8天的夜晚,队长史占春和副政委王風桐看到了一片巨大的山岗,它的正面是一堵高约七八米的陡崖,上面矗立着许多牛角般的岩石。第二天天亮,他们吃惊地发现,距离自己所在位置五六米高的地方,就是第二台阶的顶端。再向上200米,便是珠峰的峰顶。
史占春和王风桐两人开创了人类真正到达珠峰第二台阶的路线,为其他队员冲刺峰顶开辟了道路。
1960年明17日,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抱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高20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出发,他们抱着必胜的信念向顶峰冲刺。经历了8天的艰难攀爬,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名队员于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登顶成功,标志着攀登珠峰的任务完成。在峰顶,为了保护毛主席像不受侵蚀,王富洲和屈银华把它塞进了一个岩石缝里。
翌年,中国与尼泊尔以珠峰为轴心的喜马拉雅边境线协议正式划定。珠峰以山脊为界,南侧属于尼泊尔,北侧属中国。
测高珠峰
由于1960年攀登珠峰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国际登山界不予承认。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发起挑战,他们这回要测出珠峰的精确海拔高程。
张庆东就是当时的一员。1974年10月,还在部队服役的张庆东经过3次体检,被告知要成为中国登山队的一员,参与次年攀登珠峰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张庆东便和其他4名战友一同前往北京报到,等待他们的是长达4个月的体能训练。在位于北京怀柔的训练基地里,张庆东和登山队员们要进行40公斤的负重训练。他告诉记者,有时候他还会给自己加量,他甚至负重过50多公斤的沙袋。
经过充分的体能准备,1975年4月中旬,人数众多的中国登山队员们陆续来到珠峰脚下。在一片稍显平坦的空地上,队员们搭起两排帐篷,升起国旗,大本营便成立了。
张庆东回忆,当时攀登珠峰要进行3次适应性行军,每次都无异于一场严酷的考验,几乎每次回来,都有一半的队员会被淘汰。当时24岁的张庆东一直坚持到第3次适应性行军,攀登到海拔7600米的高度。
考虑到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宜突击峰顶,张庆东并没有加入到突击主峰的队伍中,而是被指派到位于海拔6500米的三号营地接应队员。他连续在三号营地驻扎了32天,为往来的队友提供给养,照顾撤退队员的身体状况。
1975年s月27日下午2时30分,当得知中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成功登顶后,身处三号营地的张庆东立刻拿起报话机将这一消息传递给珠峰大本营。消息散开后,全队上下一片欢腾。
在峰顶,队员们将3米高的红色测量觇标扎进雪地,随后在珠峰海拔5600至6300米区域,10个三角点上10部经纬仪同时瞄向珠峰,经过精密计算,测得海拔高程8848.13米的数据。这一数据,后来得到了国际地理学界的认可。从此,权威的地图中,珠峰高度被标记为海拔8848米或8848.1米。
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的再次登顶,也创下了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录,同时诞生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登山运动员——潘多。 从顶峰下来后,潘多与1960年首次登顶成功的队员王富洲相遇。此时,距离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峰已经过去了15年,潘多告诉王富洲说:“我找到了那座毛主席像。”
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早期攀登者们,还健在的已经不多。像张庆东一样,电影《攀登者》的热映,让他们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有机会再次讲述勇攀顶峰的精神。张庆东与孙义全们,不管相差多少岁,只要珠穆朗玛峰永远伫立,攀登者便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