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雅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学生的教科书。转变教学方式,推进教学创新,就是要针对学情,与时俱进,选择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及时地充实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效益。
关键词: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系列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新教材从理念层面,要重点突出四个方面,其中第四点是突出创新为上。省中学思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推进教学创新,转变教学方式”这部分指出: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基础上,根据教学主题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导入学科新知识和时事新材料,适当扩展、补充、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那么要推进教学创新,转变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时政热点,结合生活实际。
一、突出时政热点,提升时政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不变,平时教学不注重及时充实增补时事的材料,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按考试规定的范围简单地复习;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在考试之前匆匆复习几遍,把时事与教学割裂开来。
省指导意见非常注重时事教学,在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课程教学要求等方面对时事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教学建议例举出了详细的例子,如七年级第十课《活出生命的精彩》,结合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为《感动中国》人物充盈而光彩的生命点赞的同时,作为青少年学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充盈起来?指导意见要求我们关注时事,始终把时事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丰富教材,提升中学生的时政素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渗透时事教育,突出时政热点呢?
1.选取典型时事案例,适时拓展教材内容。
时政热点的学习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从时政材料中寻找“热点—考点—学生实际”三线的结合点,以时事为案例进行教学是思品课渗透时事教育最常见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呢?就是能架起聯通时事与书本知识的桥梁,从众多的时事材料中找到书本与教材材料的共通之处。例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诸葛亮诫子格言、《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这则素材说明家风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礼及其意义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引用这则素材拓展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礼的作用的认识。在教学八年上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教师就引用了习近平主席会见奥巴马总统时说的一句话:宽广的太平洋能容纳得下中美两个大国。这句话与教材内容有共通之处,由人与人之间要宽容迁移到国与国之间也要宽容,要求同存异,互惠互利。
2.设立时事论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时事学习成果。
设立时事论坛就是进行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在一些重大时事发生的节点,在课堂上留下十五分钟左右,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时事学习成果。在展示之前,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去搜集、整理、分析时事材料。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背景材料,形成较为完整的时事知识体系。学生动手实践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仅仅是老师,学生听,这样的效果是不明显的。例如,党十九大召开后,可以以“喜迎党的十九大,我为国家做贡献”为主题的小论文比赛,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字里行间都是学生爱国情感的流露。在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结合本课的考点,引导学生学习本学年《时事》第一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向“高质量”发展》《“晋江经验”弥足珍贵》等文章,帮助学生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正确认识改革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机遇,积极参与改革,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推动者,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等。
二、关注生活实际,让课堂教学更接地气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寓教于例,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悟,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省指导意见的教学原则指出:立足学生生活,将鲜活的生活事件、生活情景、生活现象、生活经历引入课堂;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体验和践行。指导意见中的教学建议落实了这一原则,要求能例举生活中的事件,搜集当地的数据和资料等。
一些教师认为上课只要把书本知识讲清楚就可以,身边的例子不够高大上,难登大雅之堂。身边的例子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把身边的例子生成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说服力。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的公开课,刚开始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而当教师师播放所在学校教师参加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小视频时,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看屏幕,看完之后还纷纷议论,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意义。教学七年级上册《走进老师》这一框题,教师课前准备,将科任老师从早晨到晚上的工作和生活,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制作成小视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老师,交流完了,再播放准备好的视频。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早起给自己的孩子准备早餐,然后风尘仆仆地赶来上课,给学生批改作业,傍晚也锻炼身体,回照顾小孩、备课…看完这段视频,学生们看得很投入,感觉老师非常亲切,也加深了对老师的了解,增进了与老师的情感以及如何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在例举身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物时,我们可以指出姓名,明确学习的对象,给他们充分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该学习的模范,使先进人物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时,教师在让各个小组投票推荐出一位诚信之星,同学们向这些同学投以羡慕的眼光,同时让同学们列举了班级中的不诚信行为,要求同学们必须引以为戒。
部编新教材给了教师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论教材如何变化,最终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科学地运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让道德与法治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亲社会的道德情感,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舞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