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
前言
CYT油区所辖油藏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今年我们通过精细油藏研究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潜力层及潜力井区的措施挖潜方向,阶段增产原油4227吨,增产气419万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油田概况
茨榆坨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共投入开发29个断块,探明含油面积52km2,石油地质储量5377×104t,可采储量846.69×104t,动用含油面积42.3km2,标定采收率15%。
油田1983年投入开发,1988年底实现注水,1997年油田产量达到高峰,年产油41.4628万吨,采油速度高达1.2%,但受新投入开发区块产量递减快,造成油田产量大幅度递减。“十一五”以来,油田加强成藏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挖潜等工作,有效延缓了产量递减,截止目前,年产油基本稳定在12万吨以上。
油区所辖油藏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断层发育,断块碎小,构造复杂
油田共发育一级断层1条,二级断层3条,三级断层6条,四级断层23条,把油田分割成29个四级断块54个开发单元,平均含油面积1.98km2,其中含油面积在1.0km2以下的开发单元有6个,最小的只有0.2km2。
(2)含油层系多,井段长,油水关系复杂
油田从上至下发育有东营、沙一上、沙一中、沙一下、沙二、沙三等六套含油气层系,油层埋深为940~3500m,含油井段长达2000m,层系内及层系间均为多套油水组合,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3)油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严重
平均有效孔隙度19.7%,最大为25.9%,最小为1.9%;平均渗透率64×10-3μm2,最大为225×10-3μm2,最小为1×10-3μm2;砂体间非均质性较强,均质程度较低,均质系数只有0.3~0.5。
(4)油品性质复杂,既有稀油,又有常规稠油
原油物性差异较大,地面原油密度0.81g/cm3~0.95 g/cm3,粘度2.0mPa.s~556mPa.s,既有稀油,也有常规稠油。
2 措施挖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油田目前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阶段,受到注水开发时间长、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目前油藏水淹严重,措施挖潜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产能规模不断萎缩,老区潜力层匮乏
油田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没有有效接替储量,产能建设规模萎缩,2008年仅完钻6口新井,年产量仅为0.9774万吨。
由于新井补充不足,只能频繁依靠老井措施上产,近几年平均每年补层75井次,导致老井后备层匮乏,挖潜难度加大,措施有效率难以保证。统计近几年措施效果,措施产量由2000年5.5994万吨下降至2008年1.1458万吨,有效率由96.8%下降至85.7%,措施效果逐渐变差。
(2)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
茨榆坨油田经过25年注水开发,目前水淹严重,综合含水达到83.25%,处于高含水期,其中特高含水期的有5个单元,石油地质储量1376×104t,占整个区块的的25.6%。
3 优化措施挖潜主要做法及效果
针对措施效果逐渐变差的状况,以及受到限产减输的影响,近年措施工作由“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优化措施结构,减少大修、压裂等大型工作量,加大补层、堵水等短平快措施力度,把提高措施有效率和单井日增油作为措施挖潜重点工作。开展“四个寻找、三个利用、两个强化”的“432”工程,即寻找有利储层、寻找构造高点、寻找岩性砂体、寻找可疑油气层,利用交汇图版、利用成熟技术、利用监测资料,强化韵律研究、强化制度管理,通过上述工作取得较好效果。阶段实施各种措施47井次,有效43井次,有效率为91.5%,阶段增油6025t,平均单井增油58t,具体做法如下:
3.1加强油藏成藏规律认识,寻找有利储层
通过部分区块地震等资料分析,并结合该区域“低部位出水、高部位尖灭”的储层发育特征,加强成藏规律研究,追踪超覆油藏有利砂体的有利部位,措施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对油田的T25井和C9-17-23C等5口井实施补层,初期日增油98.1t,阶段增油3662.0t。
3.2加强沉积相认识,寻找有利岩性砂体
通过细化沉积微相研究,避开水淹级别高的主河道,挖掘水淹级别较低的前缘薄层砂、砂坝等有利相带的剩余油潜力,共实施补层、堵水等措施12井次,日增油56.7t,累计增油3554t。
3.3利用电性图版,加强可疑层论证
经过20多年的勘探开发,天然气生產已进入开发后期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不足,产量递减严重;二是老井措施挖潜难度加大,效果逐年变差;三是低效益井不断增多,生产管理难度加大。
针对天然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手段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一是运用气层识别等动态监测资料寻找有利气层,实施中子寿命等测试10口;二是修订物性电性标准。统计历史资料表明,当日产气量大于10000方,渗透性大于145毫达西,电阻率大于30欧姆米,时差大于260。根据测试成果配合电性图版,加强措施挖潜,实施补层4口,日增气8.7×104m3,阶段增气453×104m3;
3.4利用喷流射孔技术,解决近井地层污染
稠油区块受沥青质含量高、渗透性低的影响,原油向井底渗流过程中,受压力、温度降低等因素影响,沥青质在近井地带絮凝,对地层造成污染,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因地层污染产量逐渐下降。
射流喷孔技术是基于水力动量(冲量定律)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为油井正常生产能力得不到释放的一种补充手段,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弹道的穿透深度,并对原孔眼实施喷砂解堵,改造近井地带渗流通道,改善近井地层渗流能力。
年内在注采系统比较完善、地层压力较高的北部和中部优选3口井进行解堵,实施后日产液由10.9m3上升至47.2m3,日产油由2.7t上升至13.0t,液面由-1469米上升至-935米,阶段累增油530t。
4结论及建议
(1)由“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 转变是目前经济形势下措施挖潜的重要思路转变;
(2)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加大水层、可疑层及岩性砂体研究力度是措施挖潜接替方向之一;
(3)利用多参数分层测试等动态监测资料可以有效提高措施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