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 林权 张义娟
摘 要: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交种子已经成为油菜杂优育种的发展趋势,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核显性雄性不育系“宜15A”作母本、恢复系“10-6425”作父本,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万德油1号”。经过四川省多点预试验、四川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四川省農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6009)。
关键字:万德油1号;杂交油菜;高产;双低;优质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年均种植面积733.3万hm2,年均总产量达118.5亿kg,平均产量为110 kg/667 m2,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4]。我国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我国自产植物油总量41%以上,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19.7%,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5-6]。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至关重要。我国种植的油菜类型有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因产量高、株型好,是我国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类型[7]。甘蓝型油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系因其避免两系制种需要拔出50%不育株,节约劳动力,是目前培育杂交油菜常用途径之一。原宜宾市地区农科所率先在1972年在国内首次发现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系宜3A,利用来源于宜3A的不育系“宜15A”与恢复系“10-6425”,采用三系配套杂交而成双低油菜新品种“万德油1号”,试验名为宜油30。在四川省各级品比试验中,各点均增产显著,参加省区试2年各项指标达到品种审定标准,并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油2016009,审定名为“万德油1号”。
1 亲本及组合选育
1.1 显性核不育系“宜15A”的选育
2000年春油菜开花期,以99-107(来源于宜3A)中的不育株作母本,以自育材料00186作父本杂交,2001年杂交组合自交。2002年花期在育性分离比为13∶3的株系中选可育株自交,同时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2003年花期在育性分离比为3∶1的株系中做兄妹交,相应可育株自交,对入选单株定性品质测试;2004年、2005年每年花期选择育性分离比为1∶1、相应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为3∶1的株系进行成对兄妹交,对入选单株定性品质测试。2006年花期观察,上年做的所有兄妹交组合育性分离比均为1∶1,至此纯合两型系稳定成型,田间编号为05-8483AB,定名为宜11AB。
2006年用宜11AB中的不育株与临保系05-8564-6(2000年引进的双低材料4495-2自交选育F6代)配制成全不育系“宜15A”。其系谱如表1。
1.2 恢复系“10-6425”的选育
2003年利用双低材料川油18作母本,以1780-7为父本进行杂交;2004年在杂交一代中选株套袋自交,编号为03-1098;2005年在分离世代中选优株套袋自交,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编号为04-3265;2006年继续选优株套袋自交,同时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编号为05-3090;2007年、2008年田间选优株套袋自交的同时与不育系测交,2009年花期观察测交组合,选测交组合恢复率为100%的相对应的株系自交,同时进行室内品质定性检测筛选。2011年稳定成系,田间代号“10-6425”。其系谱如表2。
1.3 杂交油菜新品种“万德油1号”的选育
“万德油1号”系用显性核不育系“宜15A”作母本、恢复系“10-6425”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显性核不育三系新组合。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4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预试,2015年、2016年度连续2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2016年度同步参加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选育过程见表3。
2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试,6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3 020.2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56%,居于试验组第4位。201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9点试验,9点增产,平均产量2 672.2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78%(极显著),比平均对照增产2.07%,产量居于中熟1组第5位。含油率42.61%,平均产油量1 138.65 kg/hm2,产油量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7.45%,比平均对照增产0.84%,产油量居于中熟1组第5位。2016年续试,9点试验,9点增产,平均产量2 413.9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2.83%(极显著),比平均对照增产8.35%,产量居中熟3组第2位。含油率42.58%,平均产油量1 027.8 kg/hm2,产油量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8.45%,比平均对照增产7.35%,产油量居中熟3组第3位。该组合两年省区试18点次试验,18个点增产,平均产量2 543.1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平均产量2275.65kg/hm2)增产11.7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6点试验,6点增产,平均产量2 199.7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9.01%。各级试验产量表现见表4。
3 主要特征特性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品种“万德油1号”,全生育期216.2 d,与对照熟期相当。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扇形、匀生分枝、分枝部位中等、茎秆绿色。幼苗直立、叶色中绿、叶缘波状、裂叶型、茎叶有腊粉、花瓣黄色、花粉充足。四川省两年区域试验:株高208.7 cm,单株有效角果数485.94个,每角果粒数15.79粒,千粒重3.44 g;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1.68 μmol/g饼。通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保研究所植保鉴定抗(耐)菌核病与对照相当。花期未发生倒伏,主花序不实果率5.7%。
4 品质
“万德油1号”在四川省区试两年试验中,经过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统一测试,种子芥酸含量未检出,菜籽硫苷含量21.68 μmol/g饼,含油率42.60%。
5 抗性
2015年度四川省区域试验,自然条件下,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19和6.13,分别比对照高0.07和高2.9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保研究所植保鉴定,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抗病毒病、抗菌核病。花期未发生倒伏,主花序不实果率4.9%,比对照低0.9%。2016年度四川省区域试验,自然条件下,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17和12.36,分别比对照低0.02和高2.35;通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保研究所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抗病毒病、感菌核病。花期未發生倒伏,主花序不实果率6.43%,比对照低2.9%。
6 适应性
“万德油1号”在2014年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2015—2016年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2016年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中,3年30点次试验,增产点30个,增产点率为100%,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7 栽培技术要点
7.1 适宜播期及密度
育苗移栽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苗龄25~30 d移栽;直播10月上旬为宜,苗期及时间苗、定苗。中等肥力土壤,育苗移栽9万~12万株/hm2;直播15万~18万株/hm2。
7.2 科学配方施肥
中等肥力土壤,坚持“氮、磷、钾、硼配合施,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硼肥必须施”的原则。施肥总量: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硼肥15 kg/hm2。施用方法:50%的尿素留做苗肥和苔肥、50%的硼肥留做花期根外喷施,其余的全部用作底肥穴施或沟施。追肥:移栽油菜返青成活后及时追第1次肥,隔20 d左右追第2次肥。每次用腐熟人畜粪水1.5万~2.25万kg/hm2,尿素肥30~45 kg/hm2。
7.3 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
依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苗期防菜青虫、蚜虫等,初花期防治菌核病。全田有2/3的角果呈黄绿色、主轴中部角果呈枇杷色、籽粒呈品种固有颜色时,及时收割、晾晒、脱粒。
参考文献:
[ 1 ] 范成明,田建华,胡赞民,等.油菜育种行业创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3):447-454.
[ 2 ]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等.控释氮肥用量对早熟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4):558-565.
[ 3 ] 卢虹,徐爱遐.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陕油16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种子,2016,35(6):123-126.
[ 4 ] 殷艳,廖星,余波,等.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演变和成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1):147-151.
[ 5 ] 蒯婕,王积军,左青松,等.长江流域直播油菜密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24):4625-4632.
[ 6 ]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1):101-105.
[ 7 ] 沈金雄,傅廷栋.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1-8.
(收稿日期:2019-10-23)